课时 2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主要地质灾害的类型。2.掌握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因素,简述它们的危害。3.利用地图说明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一、地震1.概念: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和弯曲。当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①断裂或②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③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2.地震构造(1)图中 C 为④震源,B 为⑤震中,BC 为⑥震源深度,AB 为⑦震中距。(2)D 为⑧等震线:是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3.震级和烈度: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等级,它与⑨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用来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烈度与⑩震级大小、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和⑪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4.分布: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地震易发区。⑫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和⑬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主要地震带。思维活动1.“地震只发生在板块交界处”的说法对吗?答案 不对。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活跃的地方也容易发生地震。二、滑坡和泥石流类型滑坡泥石流主要物质组成不稳定的⑭岩体与土体大量的⑮泥沙石块发生部位山地斜坡上⑯ 山区沟谷中发生条件⑰ 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差⑱ 陡峻的地形、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大量的水流诱因⑲ 重力作用,工程建设⑳ 暴雨、冰雪融水危害破坏农田、建筑物、○道路,造成人员伤亡等思维活动2.泥石流和滑坡发生的共同条件有哪些?答案 地势起伏大;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植被覆盖较差等。探究点一 地震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北京时间 2013 年 4 月 20 日 8 时 2 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30.3°N,103.0°E)发生7.0 级地震。震源深度 13 公里。成都、重庆及陕西的宝鸡、汉中、安康等地均有强烈震感。芦山县距离雅安市市区 33 千米,位于龙门山前缘构造带南段。龙门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地震多发。(1)地震是怎样发生的?(2)地震波有哪两种类型?其各有何特点?(3)什么是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4)世界上有哪两大主要地震带?为什么这些地区地震灾害频发?答案 (1)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和弯曲。当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