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学案 中图版选修6-中图版高二选修6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学案 中图版选修6-中图版高二选修6地理学案_第1页
1/13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学案 中图版选修6-中图版高二选修6地理学案_第2页
2/13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学案 中图版选修6-中图版高二选修6地理学案_第3页
3/13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以及各阶段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和产生的相应环境问题。通过读图和分析材料,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环境伦理观的含义,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自主学习】第一阶段——人类畏惧、崇拜自然(1)原因:在采集、狩猎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落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还处于蒙昧阶段,无法摆脱自然的控制和威胁,对自然具有一种畏惧和盲目崇拜的心理。(2)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依赖的关系。第二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1)原因:随着农业的出现,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大大减弱;工业文明提升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2)人与自然:人类在战胜自然的同时,盲目乐观,开始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主宰,无视自然的存在。(3)环境问题:人与环境之间的对抗开始出现,如在局部地区毁林开荒和过度放牧,引起了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物种减少,生态系统变得简单和脆弱;工业排污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等。第三阶段——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1)原因: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到,只有保持同环境的平衡和协调,才能生存和发展。(2)人与自然:人们确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3)标志:1972 年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合作探究】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 教材 P4探索材料。材料二 教材图 1-1-2“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图 1-1-3“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煤矿”。材料三 教材 P6阅读材料。(1)分析材料一中不同历史时期古今中外几种典型的人类自然观蕴涵的人与环境的关系。(2)蒸汽机的发明应用标志着什么?图 1-1-2 所示处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什么发展阶段?(3)煤矿的开采产生了哪些环境问题?(4)利用材料三图中所示内容,分析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人类社会各个阶段的特征。(5)分析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发展演变的动态过程,理解人类选择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提示:(1)老子的人类自然观:反映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一种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论述。但在总的自然观上,把人类看作自然的奴隶,认为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依赖的关系。培根的人类自然观:文明社会的到来,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积累巨大的物质财富。其后果是人地关系呈现不协调,发生了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学案 中图版选修6-中图版高二选修6地理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