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考点精讲】一、地震1. 构造地震概念及成因:当长期作用于地壳中岩层的地应力超出了岩层的承受力而发生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并向四周传播,引起地面震动,称为地震。2. 构造地震示意图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等震线、地震波(纵波:速度快,图中为辐射线,人们会左右摇晃;横波:速度慢,图中为以震源为中心的同心圆,人们会上下颠簸)。(1)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2)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为极震区。(3)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4)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5)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3. 震级与烈度名称 二者区别 二者 联系 概念 计量和单位 影响因素 震级 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强度大小的“尺子” 是通过地震仪器记录推算出来的,它的单位是“级”,同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地 震 释 放 能量的多少 一般情况下,震级越高,烈度也越大 烈度 烈度是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是根据人的感觉、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及地面破震 级 、 震 中距 、 震 源 深一般情况下,震级越高,烈度也越大 的地面和建筑物破坏程度的指标 坏现象等综合评定出来的,同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 浅 、 地 质 构造 和 地 面 建筑 思考:为什么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多个烈度?震级反映地震本身能量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由于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反映了地面实际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它不仅与地震本身的大小(震级)有关,也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及地震波所通过区域的介质条件、地面建筑等多种因素有关,是根据地面受震动的各种现象综合评价的。所以同一次地震中受影响的各地区烈度不尽相同。4. 世界主要地震地区二、滑坡和泥石流1. 滑坡:① 滑坡的形成分析: 滑坡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的地质现象。 ② 影响滑坡强度的因素: 2. 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特征是突然爆发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而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漫流堆积。如下图所示: 3. 滑坡和泥石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