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知识点一 列宁主义的形成1.背景(1)经济上: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2)政治上:沙皇专制统治却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3)阶级上: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4)组织上:1898 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5)思想上:1900 年,流亡国外的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2.形成:1903 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 维 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3.内容(1)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2)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3)“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4)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4.意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特别提醒] 俄国是“20 世纪初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的体现(1)俄国发展落后(经济上是农业国,政治上是沙皇专制),社会矛盾尖锐复杂,反动统治力量薄弱。(2)俄国革命力量强大(有强大的工农联盟,有成熟的受列宁主义指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有用革命方式解决各种现实矛盾的社会力量。这两方面合起来构成了“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对俄国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决定性作用。知识点二 十月革命的胜利1.原因:二月革命胜利后,资产 阶级临时政府 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一直没有满足人民群众对“和平、面包和土地”的要求,并镇压人民的反抗。2.策略:1917 年 4 月,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3.爆发:11 月 7 日,即俄历 10 月 25 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4.结果:11 月 8 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5.意义(1)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2)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3)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