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课时 零点的存在性及其近似值的求法课程标准学法解读1.结合具体连续函数及其图像的特点,了解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2.了解二分法求方程解的一般性.1.会求函数的零点,掌握函数零点存在的条件,并会判断函数零点的个数.(数学抽象)2.掌握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步骤.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习运用函数性质求方程近似解的方法,逐步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建模的思想.必备知识·探新知基础知识 1.函数零点存在定理(1)条件:函数 y=f(x)在区间[a,b]上的图像是连续不断的曲线,并且 f(a)f(b)<0.(2)结论:函数 y=f(x)在区间(a,b)中至少有一个零点,__即 ∃ x 0∈ ( a , b ) , f ( x 0) = 0 __.思考 1:(1)利用函数零点存在定理是否能确定零点的个数?(2)函数 y=f(x)在区间(a,b)上有零点,是不是一定有 f(a)f(b)<0?提示:(1)利用函数零点存在定理只能判断出零点是否存在,而不能确定零点的个数.如图(1)(2),虽然都有 f(a)·f(b)<0,但图(1)中的函数在区间(a,b)内有 4 个零点.图(2)中的函数在区间(a,b)内仅有 1 个零点.(2)若函数 y=f(x)的图像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则由 f(a)·f(b)<0 可以推出函数 y=f(x)在区间(a,b)内存在零点;但是,由函数 y=f(x)在区间(a,b)内存在零点不一定能推出 f(a)·f(b)<0.如图(3)虽然在区间(a,b)内函数 f(x)有零点,但 f(a)·f(b)>0.2.二分法的概念对于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 f(a)·f(b)<0 的函数 y=f(x),通过不断地把函数 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函数零点的方法称为二分法.3.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近似值的步骤给定精度 ε,用二分法求函数 f(x)零点 x0近似值 x1,使得|x1-x0|<ε 的一般步骤如下:第一步:检查|b-a|<2ε 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取 x1=,计算结束,如果不成立转到第二步;第二步:计算区间(a,b)的中点对应的函数,若 f=0,取 x1=,计算结束;若 f≠0,转到第三步;第三步,f(a)·f<0,将→b,回到第一步;否则必有 f·f(b)<0,将→a,回到第一步.思考 2:当|b-a|<2ε 时,取区间(a,b)的中点作为零点的近似解,区间(a,b)上的其他点一定不是零点的近似解吗?为什么不取其他的点作为近似解?提示:设函数的零点是 x0,区间(a,b)的其他点为 x′,x′也可能是零点的近似解,即满足|x′-x0|<ε,但是也可能不满足,而区间的中点一定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