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课改精神的理解,并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植物的激素调节》一节的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并在我市今年的高中课改课堂教学研讨会上取得了良好效果,结合出课后的评课和反思,对教学设计整理如下,与各位同行探讨.姓名:邢东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密山市第一中学(省级示范中学)作者简介:大学本科 中学一级老师 先后在《理化报·高考生物版》、《中学生学习报·生物周刊》等杂志报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王后雄名师联谊会会员,现兼职北京博恩教育中心和北京金园丁教育中心的编审工作.邮编:158300 宅电:0467—5263233 手机:13136944977 电子信箱:xing3dong @ 163 。 com “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这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利用高中教材中科学讨论的过程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通过主体性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制造性,使学生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主动地参加到学习中来,从而真正实现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讨论方法的培育,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二、教材分析(一)地位作用和前后知识的联系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必修)(人教版)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的第一课时,教材介绍了植物的向性运动及意义,重点介绍了达尔文、温特等科学家 100 多年前的实验,从而揭示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在高中教材中利用科学讨论的过程呈现科学知识的地方有四处.其中比较完整地反映出科学讨论全过程的有两处。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第一处。所以说本节就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学探究素材.植物向性运动的内容与第八章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有关,对理解适应性等有重要作用.生长素的内容也牵涉到植物的个体发育等内容。(二)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分析,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来实现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有关植物的向性运动及意义 ,植物生长素发现的知识。2、过程能力与方法目标(1)通过“玉米胚芽鞘的向光性和向重力性"的实验,培育学生初步掌握科学讨论的方法,学会根据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推出结论。(2)通过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探究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讨论方法,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生命科学实验的积极体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