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能力训练十三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一、选择题1.(2019湖南湘东六校联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基质中被固定,以CO2的形式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循环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彼此依存,不可分割,不能同时进行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都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答案:B解析: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A项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彼此依存,不可分割,且同时进行,C项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而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D项错误。2.下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所有生物对应种群的集合,称为该生态系统的群落B.食草昆虫的锐减对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没有影响C.该生态系统中共有10条食物链,其中狐处于2条食物链中D.该食物网中,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的不仅仅是青蛙和蜘蛛答案:D解析:图中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因此图中所有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A项错误。食草昆虫的锐减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化,致使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减弱,B项错误。该生态系统中共有9条食物链,C项错误。吃虫的鸟和蜘蛛之间、猫头鹰与蛇之间也是捕食和竞争关系,D项正确。3.蝙蝠能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反射来确定猎物的位置;某些灯蛾种类也能发出超声波干扰蝙蝠的超声波,并使其堵塞或失灵,从而干扰蝙蝠的捕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蝙蝠与灯蛾通过相互选择实现共同进化B.蝙蝠与灯蛾发出超声波属于行为信息C.蝙蝠与灯蛾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蝙蝠的种群数量会制约灯蛾的种群数量答案:B解析:蝙蝠与灯蛾发出的超声波属于物理信息。4.下图表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饲养草鱼时的能量流动过程示意图,a~i表示能量值,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iA.人工投放饲料的类型不影响g/c的大小B.该生态系统中,高营养级的能量可能比低营养级的多C.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g+h)/aD.草鱼产生的粪便也包含能量,该能量全属于第一营养级答案:B解析:人工投放饲料不同,鱼的消化吸收是有差异的,对g/c的大小有影响,A项错误。由于人工输入的能量多,鱼类含有的能量可能高于水草,B项正确。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要把外界输入的部分去除掉,应该是h/a,C项错误。草鱼的食物一部分来自第一营养级,还有一部分来自饲料,因此草鱼产生的粪便中含有的能量,部分属于第一营养级,部分属于饲料,D项错误。5.(2019山东省第二次大联考)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丙和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B.若缺少甲和丁,该生态系统将会崩溃C.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D.照射在甲上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答案:D解析:分析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丁为分解者。丙和乙都以甲为食,且丙捕食乙,A项正确。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的必不可少的成分,B项正确。碳循环是在每个生态系统独特的营养结构基础上实现的,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C项正确。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仅是接收到的太阳能中很小的一部分,D项错误。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经调查某环境中某种蝗虫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状况下,每年的λ值保持不变,且λ=1.2,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N0×1.2×3B.某海滩黄泥螺现存量约为4000吨,每年该种群最多可增加400吨,若要充分利用而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则理论上每年最多捕捞黄泥螺的量为4000吨C.在由草、兔子、狼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子同化的能量去向应包括通过兔子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通过狼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流入狼体内的能量D.在由草、兔子、狼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狼每增加1kg体重至少要消耗草100kg答案:C解析:理想状况下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若起始数量为N0,λ=1.2,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N0×1.23,A项错误。若要充分利用而又不影响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