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规范专训1.某研究小组以大豆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1)图1中②③过程进行的具体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①~④过程中,能为大豆细胞合成蛋白质供能的过程是________(填数字)。(2)由图2可推知,与P点相比,Q点限制单株光合强度的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3)将对称叶片左侧遮光、右侧曝光(如图3),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h后,分别从左右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a和b(单位:g)。则b与a的差值(即:b-a)所代表的是____________。(4)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用图3右侧所示装置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该图的材料及设置,可以确定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5)在12点之后的下午某时间段内,记录大棚内O2释放量,获得以下数据:每隔20min记录一次数据…24293234…该组实验数据是在图4所示曲线________段的期间获得的。解析:(1)图1中甲为叶绿体,乙为线粒体。②过程为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即叶绿体基粒上,③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该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光反应产生的能量被暗反应利用,大豆细胞合成蛋白质的能量需要呼吸作用提供,因此③④能为该过程供能。(2)图2中Q点种植密度大,导致植物叶片相互遮挡光照且CO2供应不足,因此影响该点光合作用的因素既有光照强度又有CO2浓度。(3)设两叶片处理前截取部分的干重为M,左侧叶片遮光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则(M-a)表示的是12h左侧叶片呼吸消耗有机物的量,右侧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则(b-M)表示的是12h右侧叶片净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的量,因此(b-M)+(M-a)=(b-a),即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表示的是12h内右侧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总量。(4)根据图3可知,该实验通过改变灯与烧杯的距离从而改变光照强度,因此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光合速率,通过观察单位时间内上浮叶片数来判断。(5)由表中数据可知,该时间段内大棚内的O2释放速率在不断增加,故该组实验数据是在12点之后曲线ef段获得的。答案:(1)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内膜③④(2)光照强度、CO2浓度(3)12h内右侧截取部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或真正光合作用或总光合作用)(答净光合作用的不给分)(4)单位时间内上浮叶片数(或上浮的叶片数)(5)ef2.荞麦是集营养、保健、医药、饲料、资源等为一体的多用型作物。下表为科研工作者对普通荞麦的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实验研究的结果。性状母本父本F1F2实际比F2理论比主茎基部木质化(有/无)无有有49∶31花柱(长/同长)长同长同长63∶1713∶3瘦果棱形状(尖/圆)圆尖尖57∶233∶1(1)三对相对性状中,最可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发现主茎基部木质化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两对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表现为主茎基部木质化,那么F2理论比是________。(3)进一步对主茎是否木质化与花柱长短进行研究,结果如下。P木质化花柱同长AaBbCcDd↓⊗A_B_C_D_F1基因型A_B_C_dd__________________A_B_ccddF1表现型实际数值3910247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木质化花柱长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用图中表示基因型的方法表示),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________。理论上该实验F1表现型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认为该实验结果不足以支持该理论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根据表中F2实际比(49∶31),无法判断主茎基部木质化性状的遗传由几对基因控制;根据花柱性状遗传实验中,F2的理论比为13∶3,可以推测花柱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瘦果棱形状遗传实验中,F1自交,F2中尖∶圆=3∶1,该比例符合一对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规律。(2)假设控制性状的基因为A和a、B和b,F1的基因型全为A_B_,该基因型可能为AABB、AABb、AaBB、AaBb,根据F2的实际比例49∶31最接近于9∶7,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则F2中A_B_占9/16(主茎基部木质化)、A_bb占3/16(主茎基部无木质化)、aaB_占3/16(主茎基部无木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