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保分练一、选择题1.(2018·大丰高级中学段考)如图表示物质P和Q跨膜出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P可能是氧气B.物质Q一定是水分子C.物质P和Q出细胞都需要载体蛋白D.物质P和Q出细胞不是都消耗能量解析:选D氧气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而图1物质P出细胞是由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为主动运输,所以物质P不可能是氧气。水分子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可用图2表示,但物质Q不一定是水。物质P出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物质Q出细胞是被动运输(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物质P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物质Q的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2.(2019届高三·无锡高级中学段考)将人成熟红细胞置于5%葡萄糖和0.9%NaCl的等体积混合液中,会发生()A.水分子进出细胞的速率基本相等B.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C.细胞吸收O2,并与[H]结合生成H2OD.细胞吸收Na+,并产生动作电位解析:选A5%葡萄糖和0.9%NaCl均是人体细胞的等渗溶液,人成熟红细胞置于5%葡萄糖和0.9%NaCl的等体积混合液中,水分子进出细胞的速率基本相等;人成熟红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人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人成熟红细胞不会产生动作电位。3.下表是有关淀粉酶的探究实验(“+”表示加入,“-”表示不加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试管编号①②2mL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2mL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1mL质量分数为2%的淀粉酶溶液++反应温度(℃)6060结果检测滴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实验结果砖红色无砖红色A.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B.本实验不能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检测C.本实验不能确定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60℃D.实验结果能说明淀粉酶具有专一性解析:选A根据表中信息,可以确定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酶的专一性;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及蔗糖的水解产物,所以不能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检测;本实验中只设置了一个温度,故不能确定淀粉酶的最适温度。4.(2019届高三·苏北四市联考)对下列有关酶的曲线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所示的酶不能代表唾液淀粉酶,温度过低和过高酶都会失活B.探究pH对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均可得到乙图曲线C.在丙图中的P点,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D.丁图中若在P点增加酶的量,则最终产物的量也会随之增加解析:选C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7℃左右,甲图所示的酶的最适温度是50℃,故不能代表唾液淀粉酶,另外温度过低,酶的空间结构没有被破坏,不会失活;淀粉酶、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都是约为7.0,图乙显示该酶的最适pH为1.5;丁图中若在P点增加酶的量,但由于反应物没有增加,所以最终产物的量不会随之增加。5.(2018·盐城模拟)如图是在最适温度下,一定量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b点时,麦芽糖酶全部参与催化B.如果温度上升5℃,b点向左下方移动C.本实验不可用斐林试剂检测麦芽糖的分解情况D.因受酶活性的限制,bc段催化速率不再增加解析:选Db点时,催化速率达到最大,此时麦芽糖酶全部参与催化。题干信息表明,此关系曲线是描绘酶在最适温度下起作用的结果,若温度上升5℃,反应速率会变慢,b点将向左下方移动。麦芽糖酶能催化麦芽糖产生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糖,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都变砖红色,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麦芽糖的分解情况。b点时,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不再增加,限制因素是酶的数量。6.ATP是生物体内最直接的能量来源,下图是ATP的分子结构简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TP水解供能时①②③之间的高能磷酸键都将断裂B.水解①和②之间的高能磷酸键后的产物之一可作为RNA分子的合成原料C.②和③之间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后所释放的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D.ATP在细胞中能与ADP相互转化实现储能和放能,从而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解析:选B一般情况下,ATP水解供能时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②③之间)断裂;①和②之间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后的产物是1分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2分子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分子的合成原料;②和③之间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后所释放的能量主要用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