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能机器人”教学为平台?D-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朱慧西城区自忠小学陈长鑫内容摘要:信息技术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是需要同时培养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并将抽象思维渗透于形象思维之中,在生动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素质。由于智能机器人能动、能唱、能发光,还能够在程序的操控下执行一些较为复杂的动作,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技术教学的新思路:我们可以利用智能机器人这个平台,由兴趣入手,逐渐深入,使学生了解机器人为什么能够看到光线、听到声音,能够行走,进而让学生自己用自己编写的软件程序操控机器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用眼、用耳、用脑、动手,可以发挥最大效能来进行学习,一方面可以学到了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题词:智能机器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智能机器人”教学为平台-----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在各个行业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科技发展的要求,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的生力军,在小学阶段高科技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作为高科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学愈发凸现重要。信息技术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是需要同时培养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并将抽象思维渗透于形象思维之中,在生动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若想激发创新性,就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的兴趣从何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实,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需要一一总要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创新性的产生奠定基础。在学生最初接触机器人课程的时候会把机器人当作一个玩具,兴趣非常高。但是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问题逐渐复杂,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凸现不足。有一部分同学尽管没有能够将问题最终解决,但还能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另一部分同学则不愿再动脑思考,而是在等同学的研究结果或老师给出的答案。这样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学生出现进行性的负面分化,思维受到压抑。这完全是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由于智能机器人能动、能唱、能发光,还能够在程序的操控下执行一些较为复杂的动作,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技术教学的新思路:我们可以利用智能机器人这个平台,由兴趣入手,逐渐深入,使学生了解机器人为什么能够看到光线、听到声音,能够行走,进而让学生自己用自己编写的软件程序操控机器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用眼、用耳、用脑、动手,可以发挥最大效能来进行学习,一方面可以学到了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选用“智能机器人”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要平台。二、课题实施过程1、制定课题实施目标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能够在编写程序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遇到问题后知道怎样解决,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提出问题后,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自己先分析问题,尝试解决,如果还是不能够解决问题时再去向同学、书本、老师请教。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问题解决后能够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2、制订课题教学思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智能机器人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契机,要在设计教案时充分考虑如何不断刺激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同时兼顾所有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课程研究,制定了一个总体思路:通过指导学生编写机器人程序,使得学生能够: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提出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进行反思学生只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