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方案为提高我市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金融在服务“三农”经济发展方面的助推作用,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等部门〈省农村金融服务“十二五”全覆盖规划纲要〉的通知》(政办发[2012]4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按照“重基础、优环境、抓关键、带整体”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全市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产品供给和金融生态建设工作,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二、工作目标以打造农村金融服务品牌为引领,按照“两年打基础、五年全覆盖”的工作步骤,围绕金融网点全覆盖、信贷支持“三农”全覆盖、金融生态建设全覆盖、金融服务供给全覆盖等目标,确保在“十二五”期间,全市建立起普惠制、低成本、便利性、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体系,满足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对金融服务多样性、多层次的需求。(一)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农村银行网点10家,达到67家,其中,2013年前新增6家。(二)加大市域信贷投入。“十二五”期间,全市存量存贷比每年提高4-5个百分点,2013年达到60%,2015年达到70%。存款增量部分主要用于“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三)提高农村支付结算便利化程度。具有小额现金存取和转账功能的转账电话逐年增加,2013年达到每村17户,2015年达到每村34户;全市atm机和pos机乡镇覆盖面保持目前100%的水平。(四)扩大“三农”保险覆盖面。十二五期间,水稻、能繁母猪和“两属两户”农房保险覆盖面达到100%;农民工意外伤害保险覆盖面达到50%;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承保率达到80%。第1页共5页(五)有效提升证券、期货服务“三农”水平。2013年,全市参与农业期货的农村经济组织达到3个,2015年达到5个。(六)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十二五”期间,全市信用乡镇占比达到100%。三、工作措施(一)加大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力度,推进农村金融知识全覆盖。一是组织金融部门广泛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重点加强信贷、利率政策、支付结算、假币识别、残损币兑换、征信、投资和保险等金融知识的宣传。二是编印发放金融机构信贷政策和信贷产品宣传册,利用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金融知识,提高农村居民对金融知识的知晓度。三是通过发动大学生“村官”参与农村金融知识宣传培训等方式,探索建立农村金融知识宣传的长效机制。(二)合理布局金融机构网点,推进农村金融体系全覆盖。一是鼓励并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在中心乡镇和新农村社区、中心村的网点布局力度,拓宽服务网络。二是积极支持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商业银行改制进程。三是加快市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步伐,重点在信贷资金配置、信贷营销体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努力探索独具特色的大型银行服务“三农”新模式。四是努力发展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村镇银行1家,小额贷款公司资本金增加到5000万元以上。五是积极争取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枝江开设网点,充实全市金融体系。六是加快保险公司农村服务网点建设,提高农村保险机构覆盖率。(三)加大全省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示XX县区(市)创建力度,推进农村支付服务全覆盖。一是加大农村支付手段的推广宣传力度,在乡镇所有银行网点建立支付结算服务站,有效提升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方式业务。二是继续完善“公众事业缴第2页共5页费+涉农补贴+银行卡+农户”的“枝江绿卡村”模式,加强邮政储蓄银行与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财政、电力、社保、医保、住建、计生等部门联系,全面拓展服务领域,真正实现农民补贴“一卡通”。三是大力推广发行市农行“金穗惠农卡”,利用其代理国家惠农补贴、新农保、提供小额贷款等特色功能,使“涉农补贴+小额贷款+新农保+银行卡+农户”的金融服务模式惠及全市农村。进一步放大“金穗支付通”功能,稳步实施小额现金支付不出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