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创出特色——关于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融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舟山市卫生局韩贤清(2010年5月30日)1998年,以定海区解放街道海山社区卫生服务站成立为标志,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正式启动。2006年,市卫生局在总结前几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责任网格化,服务网络化,管理一体化,信息现代化”的要求,开始了社区卫生“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探索。到2009年底,全市43个乡镇(街道)都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下设15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形成了城市15分钟、渔农村20分钟的“社区卫生服务圈”。全市拥有责任医生护士1084名。每个责任医生护士都有明确的职能分工和责任区划分,他们的服务理念已经转变,从坐等病人转向主动服务;服务职能不断拓展,从单纯的医疗服务转为面向居民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基本医疗“六位一体”的服务,已成为我市基层社区网格服务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段时间,我和市卫生局有关同志对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融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进行了专题调查,并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中共舟山市委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进行了分析研究,就如何充分发挥党员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责任医生护士团队为主力,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内涵为重点,动员全市医疗卫生工作者积极融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促进城乡一体和谐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一、我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融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基本做法(一)因地制宜,细化服务与管理网格一是对服务与管理对象进行科学的网格定位。“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这一基层党建工作和社会管理的新机制在全市普遍实行以后,卫生系统及时调整责任医生护士的责任区划分,使之与社区党建工作和社会管理的网格设置相对接,并且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实际需要,对社区卫生管理和服务网格进一步细化。例如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辖区划分为349个子网格,以20—30户家庭为一个单元建立子网格,并绘制成“网格地图”。在辖区居民住房分布平面图上以路弄为界,以幢为单位,对应每幢住房内的居民,用数字进行标注,根据其户籍分户进行目录登记,建立《网格化服务与管理对象一览表》,使卫生服务和管理对象一目了然。二是建立网格化服务与管理档案台账。对每一个子网格建立一个档案盒,档案目录内容包括社区名称、网格号、标注号、户主、家庭成员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等;以户为单位建立工作台帐,并纳入网格档案资料盒,内容包括家庭档案、个人档案、各类个案随访记录表等。三是完善网格成员健康状况数据库。开展辖区群众健康状况新一轮全面调查。按照“每户必到、每人必查”原则,健全社区人、房、病信息,完善网格化服务与管理档案基础资料,收集的所有信息资料同时录入虚拟网格,实行信息化配套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二)整合力量,优化服务与管理团队一是根据专业特长将服务与管理团队分成基本团队和专业团队。基本团队由责任医生护士组成,专业团队由妇保、儿保、疾控、监督等公共卫生人员组成。基本团队负责上门服务、健康档案等,专业团队重点开展妇幼保健、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卫生监督等,基本团队以网格为单位配置,专业团队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配备,确保每个网格均落实责任医生护士和公共卫生人员。如干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把基本团队的责任医生护士和专业团队的公共卫生工作者一一对应分配到全镇6个社区28个网格,并编制了《社区卫生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网络表》。二是按照服务与管理对象的范围、数量和特点,对责任医生护士团队进一步合理编组。如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划片包干的办法,将每个社区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片区,按片区把责任医生护士整合成四支全科服务责任团队,并公开竞聘团队长,实行团队长负责制。坚持“以房管人”原则,对每个责任医生护士进行工作责任分区;每个责任医生护士再按照工作内容和时间要求将自己的责任区域划分为三个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