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米》教学设计课题认识米课型新授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通过实际测量活动,知道1米=100厘米,通过多样化的操作、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估计意识和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教学重点认识米,知道1米=100厘米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教法学法猜测估计、引导探究、动手验证教学准备师:米尺、学生尺、剪刀、绸带、胶带纸、标签生:四人一组,每组一把米尺,若干张标签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估计1米,提取生活经验1.小朋友的身高,引出课题师:小朋友们,咱们上一年级已经快一年了,老师发现你们比刚入学时长高了不少,谁愿意来告诉老师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啊?生:1米30、1米28、1米20师:咦,刚刚小朋友在描述身高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用到了哪个字?(生:米,师板书课题)对啊,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我们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完整板书课题:认识米,并齐读课题)2.老师的身高,估计1米师:老师的身高有1米75厘米,那是指从哪儿到哪儿是1米75厘米呢?(生说)那请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是1米呢?谁能上来指一指,并贴上标签呢?(请2、3个学生指、贴、说)3.拉绸带游戏,估计1米师:还有谁想估计的?(生举手示意)哇这么多人想估计,我们干脆做个游戏一起来估计吧。我这儿有一卷绸带(出示绸带,并拉出一点)问:你说这儿有1米吗?(生:没有)师又拉出一点绸带,问:那现在有1米了吗?生:还是没有。师:那干脆这样,我慢慢慢慢地拉开绸带,假如你们觉得有1米长了,就喊停,好吗?(生:好!)(师操作,生喊停后教师将学生估计的1米长的绸带贴上标签)【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估计老师身高1米的地方,估计1米长的绸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二、初次感知,认识1米1.认识米尺,知道1米=100厘米师:孩子们看,这是你们估计的1米长,但这真的就是1米吗?我有点怀疑,你说怎样才能知道它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生:用米尺量师:对啊,我们做数学时可别忘了我们手中的工具。(师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生:米尺)知道它为什么叫做米尺吗?生: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师:哦,1米(板书),让老师好好地看看这根米尺,左边这里是从0开始,一小格表示?一大格表示?咦,100是什么意思啊,不是说米尺只有1米吗?怎么会冒出个100呢?(板书100)谁知道?生:1米就是100厘米师:这是真的吗?每个小组都有1根米尺,四个人一起看看1米是不是真的是100厘米呢?(学生观察)师:告诉老师,你都看到了什么?(请2、3名学生说出1米=100厘米,完整板书1米=100厘米,生齐读)2.了解用米尺量的意义师:那2米等于?生:200厘米师:3米等于(生:300厘米)师:那500厘米也就是?(生:5米)师:我们教室黑板的长度大约有4米,化作以厘米为单位的话是多少厘米啊?(生:400厘米)师:哇,有400厘米啊,那老师这里有两种尺子(出示),一把是今天刚认识的米尺,另外一把是小朋友平时用的学生尺,假如让你来量我们黑板的长,你会选择哪种尺子?为什么呢?(学生思考片刻)生:我会选择用米尺量,这样比较方便。(请2、3名学生说)师小结:是啊,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比如黑板、教室时,我们通常选用米尺,并用米作单位,米也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3.用米尺量绸带师:小朋友,刚刚你们说可以用米尺来量这条红绸带,谁来帮我量一量啊?(请上两名学生)师:现在你是小老师了,你可要一边量一边大声地说说你是怎么量的,可以吗?(教师在一旁引导学生说出:尺子要放直放平,绸带的一头对准米尺的0刻度,看另外一头)(生量好后)师问:我们要想得到1米的绸带怎么办?(生:剪掉)师操作4.用米尺量老师身高师:我们通过测量,得到了1米长的绸带,那老师想知道到底地面到老师身上哪儿是1米呢?你说我也可以怎么样?生:用米尺量。(请一生)师:你测量前对老师有什么要求吗?(生:人站直)(学生量、贴标签后)师说:刚刚那2位同学估计的还真差不多,老师帮你们稍微移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