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总结20*年是*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市金融生态环境经受了特大地震灾难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双重考验,尤其是金融生态主体(银行、保险、证券)在“5.12”特大地震中9*个办公营业网点有663个遭受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6.6亿元。其中办公营业网点坍塌及严重危房46处,受损617处;受灾员工3721名,其中死亡20人,受伤116人。凤凰涅槃,多难兴邦,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县(市、区)金融办和市级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成员单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韧不拨,奋力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从容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巩固和发展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已经取得的成果。震后全市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的力度加大,对基础实施和重点企业恢复重建、永久性农房建设、中小企业以及“三农”的信贷有效投放创历史新高,金融业整体稳健安全运行;政府行政、金融执法、中介服务和社会信用环境总体向好,震后经济金融和谐互动,取得了恢复重建重大阶段性胜利。一、*金融大灾之年取得骄人业绩1、银行业存款净增370亿、信用总量净增100亿,双双刷新历史纪录。截止20*年末,全市银行业各项存款余额为960.9亿元,比年初增加371.5亿元,增长63.0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488.42亿元,比年初增加129.7亿元,增长36.2%。各项贷款账面余额327.42亿元,比年初增加53.38亿元,增长19.5%(农行因股改剥离不良资产27.64亿元,同口径计算各项贷款余额为360.28亿元,比年初增加86.24亿元,增长26.34%),创下了存贷增长的新高。2、保险业保费业务收入净增10亿元,刷新历史纪录。20*年末,全市共有保险机构23家,当年新增3家。其中财险业务机构11家,当年新增1家(都邦);人寿业务机构12家,当年新增2家(人保人寿、人保健康)。全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25.93亿元,比上年增加10.53亿元,增长68.38%。其中财险保费收入5.51亿元,同比增加1.31亿元,增长31.2%;人寿保险保费收入20.41亿元,同比增加10.21亿元,增长100.09%。第1页共11页3、证券业。截止20*年末,市区2家证券营业部证券开户总数75497户,其中本年开户10275户。2家证券营业部全年累计交易量为350.06亿元,交易活动安全平稳。全年辖区金融机构在支持加快恢复重建的同时,不断强化风险防控,有效实施风险监测,未发生任何大要案件,精神和物质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二、全年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所抓的主要工作(一)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为重点,努力打造区域金融生存发展的新环境。一是继续加大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继去年市财贸(金融)办与*日报社联合在《财富周刊》上推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系列报道后,今年继续连续刊登了系列宣传报道,为进一步打造“诚信*”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继续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考核机制,制定了《*市20*年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三是4月22日召开了全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会议,总结了2007年度的工作,通报表彰了2007年度的优秀单位和先进个人,市政府印发了《*市20*年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意见》。四是抓好预防和打击非法集资工作,9月27日市政府召开了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会议,出台了《*市处置非法集资联系会议制度》、《关于加强预防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意见》和《20*年*市处置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工作方案》。五是继续做好国家公职人员信用卡超期透支催收工作,全年发出催收函119份(126人),催收超期透支本息46.14万元。六是围绕“打造中国西部最佳生态区域”和“震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进行专题调研。(二)以推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为中心,促进各项经营业务上新台阶。全市农村信用社改革从2004年9月全面启动以来,按照“产权制度、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三项重点,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好成效。一是各项业务迅猛发展,截止*年末,各项存款达到174.79亿元,比年初增加64.9亿元,各项贷款95.2亿元,比年初增加20.76亿元。二是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内控制度不断健全,经营机制有效转换,全市6家信用联社全面完成统一法人社组建。第2页共11页三是积极创造条件申请央行专项票据6.98亿元的兑付工作。罗江信用联社已在6月6日兑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