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的撰写格式和要求进校培训讲稿一、什么是《年鉴》《年鉴》属史料性文献,它以年为期,记载、汇辑上年度自然或社会历史发展历程性的资料。年鉴具有服务现实,明鉴春秋的功能。年鉴是昨天的历史,今天的镜子,明天的见证。是按年度、按时间顺序出版,便于读者考查检阅的资料工具书。既为读者及时提供新资料,也为社会积累史料,对现实对历史都有文献价值,它是史志的一种类型、但也与史志有不同。无论什么《年鉴》,都是反映本年度全貌的“百科全书”。所以年鉴主要是记录当今,提供借鉴、备千百年后的考证。二、条目的撰写要求年鉴条目写什么,也就是要明确选题。具体地说,就是年鉴条目的记述的内容应是本年度发生的事,一般不作历史回顾,也不预测未来。二是内容要有一定的意义,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三是能够传达事物的发展变化的状态。年鉴条目应该包括标题、导语、释文和作者4个部分。1.年鉴要求首先要有标题。标题应使用直述式,字要少,一句话直述主题,使大家一看就知道你写的是什么事。中间不加标点,用一句话或词组表明一件事,表现内容的主题词放前面。标题要概括、精炼,不能加见解、评论、形容。曾有过《小荷初露尖尖角》这样的标题,这个标题什么也不能说明。标题是主谓宾短句,用非常简短、完整的短句点明条目的主题。标题可以不加单位名称,省去主语。用小四号黑体字加粗,用方角括弧括上,标题前不空格,标题与正文空一个字格,正文用小四号宋体。2.导语。先写具体时间、日期,不要年份,然后是单位名称,活动主题。不要写非常具体的地点,如某某会议室等。3.译文。年鉴的主体,要求用纪事本末体来书写,也就是把一件事情从头至尾写清楚。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是以记事为主,把历史上的大事,详其首尾,集中表述其过程。纪事本末体不同于教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论文、小说、作文、信息等其他体裁,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是每事一题,为一专条。要素需完整,能独立成条。纪事本末体要求开门见山,直书其事,用朴实的语言,把事情讲清楚。不需要导语、铺垫文字、不需要描写、也不要写活动的目的、感想、评价、评语之类的语言,用事实说话,寓观点于事实之中。把事实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只写事情的全过程,把事情、活动的中心、重点写清楚。用事实去体现观点,使读者自己从中得出结论,获得信息。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去评价你的活动、工作。在能够准确表达意思的前提下,用最简洁、最精炼的文字陈述事实,力争做到无一句多余的话,无一个多余的词。朴实、庄重、简炼、严谨,是撰写年鉴条目的基本语言风格。因此也不要出现1.2.3.4.5.的序列号。涉及到参加人员,除主要领导的职务姓名外,尽量少写,尤其陪同人员,可写可不写的,尽量不写。而参加活动的人员总数是一定要的,这表明了活动的规模。有的条目在记载事物和叙述成就时,首先写为了×××,然后写得到领导、教师的高度评价、发挥巨大作用、发表了重要讲话等语言,这些都不需要,而是要重点把活动的核心交代清楚。比如,写一节研究课、观摩课,往往写了一些参加的领导、专家,受到了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然后只写了人物姓名和课题,而课程的闪光点却写得寥寥无几,一节好课往往只是一两个核心点在起作用,这个一定要写清楚,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成就也应写明成绩成果的核心,不加任何评价,只有证书奖牌能够说明问题。编写年鉴条目时要尽量挤去水分,浓缩信息含量,恰如其分,要原原本本陈述事物,不说过头话。作者也不发表任何主观见解和评论,不穿插描写或对话,不介绍经验和做法,也不对未来做展望。一定要干净利落记录史实,不加任何其他语言。条目中不写年份,因为2008年鉴是统一一年的,出席活动的领导职务名称要写准确,另外年鉴也不要分段,不能另起一行,一件事只能一个自然段。即使是组织的一个活动分几个段落,也不能一段一段的写,不能出现3月5日、4月8日、7月12日的现象,一件事一个主题一次说完,时间可以写成时间段,如写成3月5日至7月12日。还有称呼,如:×××老师,都是不规范的,应该是×××主任谁谁谁、教师×××下面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