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管人才原则及其实现方式(一)党管人才原则的基本内涵党管人才原则,是指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搞活、用好社会各类人才资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必须紧紧围绕这“四管”来思考、来拓展、来深化。管宏观,一是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要牢牢把握人才工作为实现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服务、为实施重大发展战略服务、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大方针,及时掌握情况,加强对面上工作的分类指导,推动人才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二是搞好人才工作的宏观调控。通过研究制定人才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来引导人才工作的运行,通过人才政策杠杆,来调节人才运行,实现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管政策,主要是抓好人才工作重大政策的研究、制定、统筹和落实。要加强对制定政策的统筹和指导,制定出台人才工作方面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措施要统筹考虑,做到相互配套、有机衔接,并保证人才政策的正确方向,提高出台政策的操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事关人才工作全局的重大政策,要加强领导,参与制定;加快人才工作的法制化建设,逐步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各类人才成长规律及特点、相互衔接配套的人才政策法规体系。管协调,就是既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统筹协调和规范管理,又要注重整合力量,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人才工作合力。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注意协调的方式、方法,创新协调方式、协调手段,完善一套协调有力、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管服务,就是要把工作重点放到搞好服务上来。要明确服务的主要对象,牢固树立“他们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的理念,通过满足他们在人才资源开发上的需要,来做好我们的服务工作;把握服务的重点,针对各类人才、各种不同层次人才的不同情况和特点,做好人才的个性化服务工作,着力营造拴心留人、人在心在的良好环境;坚持服务的目标,通过切实周到的服务,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地调动和发挥第1页共7页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党管人才原则是党管干部原则的深化和延伸,体现了党的干部工作与人才工作的有机统一。同党管干部相比,党管人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管理对象更广泛。党管人才指向整个社会,打破了原有的身份、单位和所有制限制,将管理范围拓展至为我所用的单位内外、行业内外的所有人才。二是管理主体更宽泛。党管人才的管理主体从以往的党委组织部门、人事行政部门扩展至党群组织、政府组织、社会组织三个层面。三是管理内容更充实。不仅要把各类人才培养成为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人才,同时要造就一大批优秀的党政领导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确保人才强国战略落到实处。四是管理方法更灵活。管理重点由直接管理向注重指导、协调、服务转变,管理手段由单纯行政手段向法律与行政手段相结合转变,管理机制由相对封闭的内部管理机制向有序开放的公开竞争机制转变。五是管理目的更明确。党管人才就是要让更多更好的人才为党、为国、为民所用,更好地统筹人才发展与经济发展,统筹人才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为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发挥作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更优良的服务。(二)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基本要求搞好统筹规划。要根据各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建设重点,对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对人才需求进行科学预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出人才政策规划。根据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着眼于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人才的总体需求,坚持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以培养和选拔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家、学科带头人为重点,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坚持分类指导。要对党政管理人才应当按照“使命管理”的思路,重点通过内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从而形成为党和国家奋斗终生的强大内驱力。对专业技术人才应当以“事业管理”为重点,以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