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文广新局XX年工作总结和XX年工作打算20XX年,是全面吹响深化文化改革创新工作的重要一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抓省直管县发展契机,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服从大局,服务经济建设为出发点,以推动我县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整合资源,改革创新,各项工作进展顺利,较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一、20XX年工作总结(一)品牌效应进一步突显近年来,我县将阵地文化作为群文活动的主阵地,集中打造了“激情泸潇·最美樟乡”系列广场文化活动、农村特色文化品牌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等“三大”品牌,在省市县反响巨大,赢得一致好评。“激情泸潇·最美樟乡”系列广场文化活动还获得XX省首届“赣鄱群星奖”表彰。今年,随着“激情泸潇·最美樟乡”系列广场文化首场演出拉开序幕,全年陆续开展广场文化活动20余场,共吸引观众近百万人次。打造的15支农村特色文化品牌队伍,也在11月初的第二届农村特色文化品牌展演活动中展示出来,至此,我县农村文化品牌队伍达到了29支,农村文化队伍逐步趋于规模化发展。“国学经典诵读”为全县10余所中、小学校免费赠送了近万册《国学经典精选》读本,在县城平都一小、平都二小建立了2个“国学经典诵读”示范点。这些品牌活动的茁壮成长,有效的带动了全县各单位(乡镇)、社区、园区和厂矿等区域群众文化热情,各类民间文艺团体也逐渐兴起,良好的文化氛围进一步形成。**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也准备就绪,将在明年择机举办,我们力争将其打造成我县文化旅游的品牌产品。(二)精品创作进一步繁荣自去年我县文艺创作精品屡获佳绩以来,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进一步激发。今年,我县又安排了20万元创作专项经费,制定了“一歌一舞一小品一小戏”的创作计划,在创作团队的努力下,深挖本土特色文化,加入时代元素,创作出了歌曲第1页共10页《最美樟乡》、少儿舞蹈《春锣丫丫》、小品《救人之后》和《同学聚会》、情景剧《三女跳崖》和《爱的奉献》、民俗表演节目《表嫂茶》,移植的节目有小戏小品《送礼》、《补票》、《村长家的妇娘们》、《买票》等,创作的数量名列全市前列,作品做到了“接地气、有人气、扬正气”。自主创作的文艺精品《留住绿色》获XX省第五届艺术节二等奖,民俗表演节目《表嫂茶》获井冈山第二届国际杜鹃花节山歌大赛二等奖等。这些作品在“激情泸潇、最美樟乡”系列广场文化活动演出中精彩亮相,深受观众喜爱。(三)队伍建设进一步齐整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制定详细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大智力投资,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首先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选送专业人员参加省、市文化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聘请专家来我县组织基层文化工作者培训,进一步提高文化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其次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4名大学生充实基层文化服务单位,为文化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增强了活力,文化服务单位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再次通过举办各类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为各类文艺人才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大好舞台,涌现了一大批业余文艺骨干,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具有表演才华的优秀文艺人才。(四)争资引项力度进一步加大1、20XX年,我们通过积极向上争资立项,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近2500万元。争取国家财政传媒专项补助资金33万元;争取国家财政文物维修专项补助资金1300万元,其中:赣南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维护资金875万元,国保单位《大智彭氏家族石刻抢救性保护工程设计方案》和《**孔庙修缮工程立项报告》编制规划、文本设计专项资金115万元,传统村落维护资金300万元;争取省财政文物维护专项资金120万元对省保单位“相帅府”进行修缮;争取县级专项维修资金50万元对精选黄牛岭塔等12处县保单位启动维修工作;筹集民间资金近40万元对传统村落县保单位“金溪观”进行整体维修。2、在项目争取上我们也取得可喜的突破。省级非遗项目第2页共10页“中秋烧塔”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填补了我县无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空白。洲湖镇塘边村被公布为第七批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