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水乡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建立维护社会治安长效管理机制,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促进社会治安良性发展,乡综治委决定,在全乡范围内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此,制定以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围绕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从社会治安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规范运作,持续发展,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在全乡构建起严密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主要目标是:(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总体框架完整严密,防控网络布局科学合理,防控力量、装备、措施、责任落实到位,防控网络布局科学合理,防控力量、装备、措施、责任落实到位,防控工作规范有序,管防控打一体化运行机制比较完善。(二)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刑事犯罪发案平稳,严重刑事案稳中有降,可防性、多发性案件得到有效控制,突出治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三)人民群众安全感明增强,对社会治安满意明显上上升,参加与社会治安防范工作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二、建设重点以派出所指挥中心为龙头,以派出所民警为骨干,群防群治力量为补充,以社会街面治防控为重点,以科学手段为支撑,形成多警种联动、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配套、覆盖全乡镇的治安防控网络,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防控效能,实现对乡治安的综合控制。重点构建四大网络:(一)构建社区治安管控网络。全面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充分发挥社区民警的骨干作用,以加强实有人口管理为重点,落实对重点人口、刑事解教人员、“法轮功”顽固分子、躁狂性精神病人和其他可能危害社会治安人员的管控措施,从源头第1页共23页上预防遏制违法犯罪;以娱乐服务场所、集贸市场、旧货行业和流动人口聚集落脚场所为重点,加强出租房和公共场所的治安管理,严密阵地控制,及时发现、控制、打击犯罪活动;以加强梅水治安的管理,提高安全保卫工作为重点,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提高安全保卫工作的实际效能;以推进社区安全创建为重点,组织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有效防范可防性、多发性案件的发生。(二)构建街面巡逻防控网络。建立以巡警为龙头,派出所民警等有关警种参与,群防群治力量配合的巡逻体制,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推向社会面,切实增加街头路面的有警密度和有警时间,提高对现行违法犯罪的发现、控制能力。根据治安、交通状况,将乡镇街面划定为两大巡逻防控责任区:一是在乡主干道建立交警巡防控制。二是在社区建立防控体系:如水径新屋、新建学堂。(三)构建科技防控范监控网络。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将科学技术用于治安防控工作,提高防控体系的科技含量。加快交通和治安卡点图像监控体系建设,提高发现、堵控犯罪的能力。今年在洋田村、新屋社区安装“电子狗”,确保全乡安全。同时推广安装电脑联网报警系统、在中学、卫生院、新建村部、乡政府、派出所,乡镇技防设施完备。积极开展“技防一条街”、“技防厂区”、“技防居民小区”等创安活动。三、力量配置以防控责任区为载体,科学调整警力部署,合理安排群防群治力量,把警力和民力有机整合起来,使有限的警力和无穷的民力资源发挥最大的防控效能。(一)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摆上街面、派驻社区、沉到基层。一是实战单位将更多的警力摆上街面。派出所按照标准配齐社区民警,建立巡防民警,承担社区巡逻和110出警任务;二是实行统一民警岗位流动制。在保留骨干力量的基础上,定期进行岗位轮换与交流,实现内部实战流动的良性运转。三是改革勤务方式。全面推行“强性工作制”、“错时工作制”、等适应动态治安特点的勤务制度,取消双休日集中休假制度,实行周一至周日轮流休假,确保警力的时空分布相对均匀,实行24小时人天候治安防控。第2页共23页(二)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治安防控。在全乡扩建社区保安、治安巡防、治安信息员、综台特派员、治安志愿者和看楼护院六支群防队伍,进一步壮大群防群治力量。继续扩建治安志愿者队伍,组织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