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产业园年度管理工作计划20XX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镇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很多新常态:经济发展宏观经济环境欠佳,企业技改投入乏力,用地空间遇到瓶颈,招商难度加大;税收体制调整、总量减少,政府融资规模受到控制;房地产开发力度减弱;低水平规模农业造成土地主导权逐步流失;社会事业发展速度仍跟不上人民群众的需求;安全环保现实状况与新的法律法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新形势下更需要我们主动适应新常态,紧抓沿海开发、陆海统筹发展等迭加机遇,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更加务实有力的举措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省市县会议精神,围绕习总书记“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新要求,继续按照镇党委“一年起步,两年突破,三年见效”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推进“加工区、库区、镇区”建设,努力实现“园区发展见速度、镇区建设见形象、项目运行见效益、民生工程见成绩、作风建设见转变”的工作目标,不断彰显“三区并进”成效,全面开创全镇改革发展新局面。今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保持适度增长;新批注册外资及外资到账完成上级下达指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围绕以上目标,今年将重点抓好以下三大方面工作:一、把握区域发展新机遇,彰显循环发展新理念结合全镇实际,科学规划引领,把握产业增长机遇,抓实载体建设,打造循环经济新特色,促进区域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又好又快发展。深入转变发展理念。我镇是传统农业大镇,工业基础薄弱,要实现新突破,全镇上下必须深入转变发展理念,摒弃仅仅关第1页共16页注经济效率与增长速度的线性发展观,由侧重发展工业向三大产业齐头并进转变,更加关注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构建资源循环利用的环路发展方式,让有限的资源产出最大的财富。壮大循环农业,通过引进深加工企业,化解面源污染问题。拓展再生资源加工业,努力形成再生资源循环发展的产业链。推动生态旅游休闲业,以水库建设为抓手,将东凌库区打造成以“美丽、休闲”为主题的新兴服务业集聚区,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坚持规划引领先行。面临现阶段的发展瓶颈,规划先行是找准增长点的最佳途径,以此引领方向,抢得先机,进行三大产业规划研究。邀请省级专业机构编制《再生资源交易市场集聚区规划》,创建省级集聚区。委托国家旅游研究院编制《南黄海东凌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力争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课题进行研究、策划和试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循环经济产业园(大豫镇)总规修编,衔接好与加工区、库区、镇区上下游产业链的循环关系,与省、市、县产业发展导向关联关系,并形成合理的共生关系。二、适应宏观形势新常态,凸现三区建设新成效在新形势下我们要认清新常态,分析新常态下带来的新问题,紧扣发展重点,凸现三区建设的新成效。(一)经济发展展现新作为一是突出载体优势抓项目。突出加工区载体优势。抓好“圈区管理”验收,推进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区“城市矿产”项目。实行立体化多维度招商,全年力争新落户项目不少于3个,正常运行的企业不少于2个。进一步推进废钢配送、再生资源交易中心、青少年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等项目。突出库区载体优势。根据系统的项目策划,围绕产业融合发展方向、不同功能区块,引进新的投融资模式,实现基础设施投入与项目建设的突破。继续紧盯和跟踪服务有关重大项目,力争年内正式签约并实现项目落户。突出工业集中区载体优势。确保20XX年工业集中区内招商项目全覆盖,同时按照规划要求,做好绿化、排水等配套工作,做优、做强、做美工业集中区。二是发挥产业优势抓招商。发挥再生资源的产业优势,招第2页共16页引进口废七类拆解和再生资源熔炼项目;发挥库区东凌湖生态优势,招引旅游业及其融合产业项目;发挥规模种养殖业的现有基础优势,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发展循环农渔业;盘活现有的风电项目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