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欠发达人才思考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苏北振兴推进区域共同发展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以“第一资源”支撑“第一要务”,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最近笔者对楚州区人才队伍状况进行了调研。总的来看,楚州区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近年来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全区人才队伍的整体状况与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比,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予以加强和改进。据楚州区去年底按全国人才调查口径统计显示,全区共有各类人才17411人,其中党政人才2275人,事业单位管理人才2110人,国有、集体企业经营管理人才691人,专业技术人才12335人(其中事业单位12000人,国有、集体企业335人)。按学历分,在全区人才中,共有研究生14人,大学本科2335人,大学专科7117人,中专5939人,高中及其以下****人。按能级分,在全区专业技术人才中,共有高级职称375人,中级职称6095人,初级职称6436人。目前楚州区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人才总量偏少。楚州是一个120万人口的大区,现有各类人才只占总人口的1.5%,远低于全国6.1%的平均水平。二是高层次人才短缺。低层次、一般性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数量较多,高级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级技术领域人才严重匮乏。三是人才分布不合理。在全区专业技术人才中,有多达97.3%的人才集中在事业单位,并且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系统。工程类只占5.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3个百分点。四是能级结构不均衡。全区人才队伍仍处于低学历、低水平、低效能的状态,在全区人才中,中专以下者占人才总数的45.6%。全市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三个能级之间的人数比例为1:16:17,与理想状态的1:3:9相比明显不均衡。五是人才观念老化。少数单位对人才工作不够重视,人才引进工作相对滞后,追求实用的短期行为比较突出,埋没人才的现象仍在一些单位第1页共5页存在。针对目前楚州区人才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坚持和运用科学的人才观指导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按照“人才总量要同全区发展目标相适应,人才结构要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需求相适应,人才培养机制要同各类人才成长特点相适应,人才素质要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一要更新人才观念。做好人才工作,首先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树立新的人才观念。一是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认识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强化“人才就是财富、人才就是效益、人才就是竞争力、人才就是发展后劲”的意识,真心实意重视人才,以人才“第一资源”支撑发展“第一要务”。二是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切实增强“有用即是人才”、“人人皆可成才”的意识,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三是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要把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放在首要位置,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决破除一切束缚人才成长的陈规陋习,按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把每一个人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二要盘活人才资源。首先,盘活用好现有人才存量。要注重发现和用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人才,坚持用人所长,量才而用,努力创造各类人才不断涌现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同时,要针对本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有一批懂经济、有一技之长的党政干部,由于种种原因,难以走出“大院”发挥自身特长的实际,积极创造条件,放宽有关政策,鼓励他们放心大胆地去创业。其次,建立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要打破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和所有制限制,疏通各类人才队伍之间的流动渠道,切实解决人才单位所有、干部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等问题。第三,建立第2页共5页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