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工资与就业第一章劳动概述第一节劳动的含义、特征和分类一、劳动的含义古希腊的人们认为,劳动是一种必要的灾难,所以,男人们尽可能的把劳动留给妇女和奴隶去做,而自己却从事高尚的政治和哲学讨论。早期的基督教徒认为,劳动是由于人们原罪而遭受的惩罚,是对前世所犯罪孽的报应。劳动是人的客观物质活动;劳动是人的有目的的能动活动;劳动是社会活动;人的劳动具有双重效果。我们把劳动定义为:劳动是人类特有的,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有目的的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界之间物质变换过程的一种改变自然物的社会实践活动。二、劳动的特征1、劳动的人类专属性劳动是对自身有用的自然物质的占有。蜘蛛通过织网捕食食物,蜜蜂通过建筑蜂房储存蜂蜜,燕子衔草筑泥繁衍后代。这些活动不能称之为劳动,因为它是动物的生存本能。人类劳动是具有自觉意识支配的、能动的具有一定目的的活动。2、劳动的自觉意识和能动性“人类建筑师比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建筑以前,就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人类劳动不仅知道为什么去做?怎样去做?而且知道将会做成怎样。这是人类劳动和动物本能的本质区别。3、劳动的创造性人类一切活动都受意识支配,但吃饭、睡觉、旅游并不能称为劳动。只有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性活动,才能称为劳动。三、劳动的分类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形势下的劳动。包括劳动目的、劳动工具、劳动对象、操作方法和劳动结果五要素。劳动都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这是无差别的。这种抽去了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2、技术性劳动和非技术性劳动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积累和体现出来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也包含人类在劳动中所创造的工具、机器和设备。人们把需要使用复杂工具来完成的工作以及需要较高文化知识来进行的工作,视为技术性劳动,而将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视为非技术性劳动。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简单劳动是指不必经过特别训练、每个正常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4、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第二节劳动方式与劳动行为一、劳动方式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的方式,也是劳动过程中的主体(劳动者)和客体(劳动对象)相互作用的方式。例如,同样从河里提水灌溉农田,用水车和用抽水机的劳动方式是不同的。同样的劳动和对同一劳动资料的加工,由于劳动方式的不同,会产生不用的劳动结果。二、劳动行为劳动行为不等同于劳动者行为。劳动者行为指劳动者所发生的社会行为,包括劳动行为和非劳动行为。劳动者的罢工行为、工会活动等都属于非劳动行为。劳动行为是劳动者最主要的社会行为,是指劳动者改造自然、实现其物质能量转换的具体行为过程。具有系统性,包括动机系统、行动系统、结果系统、制约系统。主要的劳动行为有:1、劳动分工将完整的劳动活动分解为若干独立的岗位,使不同的劳动者固定地承担不同岗位的劳动职务。劳动分工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劳动工具的专门化发展,使劳动者得技能更加专业化,大大节约了劳动时间,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劳动协作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劳动者或劳动群体,为达到某种共同的目的而在行为上相互配合的行为方式。伴随着劳动分工的出现,劳动协作产生就成为必然。人类通过协作的方式,发挥各自的劳动技能优势,以实现同样的目的,获取尽可能大的收获。3、劳动竞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实力不相上下的劳动者或者劳动群体为争夺同一个目标而发生的行为方式。第三节劳动制度与劳动关系一、劳动制度的含义社会制度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的总称。包括经济制度、教育制度、政治制度等。劳动制度是从属于经济制度下的一个制度体系统。是人类在一定社会生活中为满足劳动关系发展需要而建立的有系统、有组织、并为社会所公认的劳动行为规范体系。通过自发形成和人为制定两种途径形成。例如扶弱助残、同情弱者是人之常情。劳动制度由一系列规章制度组成。劳动力的使用和管理,劳动报酬、劳动保护与保险构成劳动制度的主要内容。在我国,就业与用工制度、人事制度、工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