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城乡医疗保险工作意见与2024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实施意见汇编2024年城乡医疗保险工作意见一、目标任务城乡医疗保险以村为单位,覆盖率达到100%,确保在XX年1月10日以前城乡居民参保率达到农村98%(社区93%)以上;五保户(含城镇三无人员)、低保户、一二级残疾、重点优抚对象、农村独生子女家庭户的参合率必须达到100%。重点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等疾病的大额医疗费用和住院医疗费用支付的困难,建立起比较法律规范的城乡医疗制度。二、参保对象和筹资标准(一)参保对象凡具有镇常住户口的城乡居民、同学(高校同学除外)、幼儿(随父母一起参加),均在本镇参加城乡医保,享受城乡医保的相关待遇。低保对象、一二级残疾、重点优抚对象由政府民政部门医疗救助资金资助参保(按一档标准90元);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户按二档标准(220元)由民政医疗救助资金资助;农村独生子女父母按50%收取(按一档标准),由镇独生子女补助金补助50%。对于家庭成员中已参加职工医疗保险或其它政策性保险的,提供参保依据(单位或医保中心出具证明并盖鲜章),可以不参加城乡医保,不影响其他成员参保和报销。(二)筹资标准1.个人筹资:凡参加城乡医保本地户籍居民,以户为单位,XX年每人筹资90元(一档)或220元(二档)。第1页共10页2.政府补贴:XX年的筹资标准为每人90(220)元。其中:中央、省、市、区补助每人每年360元(以区上文件为准),个人筹资90(220)元,只有个人筹资部分到位后,上级才会补贴资金。三、城乡医保待遇城乡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是以住院治疗、慢性病救助为主,同时兼顾门诊、大病报销。(一)住院治疗1.取消协议定点医疗机构报销相关规定。2.补偿比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乡级一级及无等级医院,住院费用起付线为200元(不分档次),补偿比例为扣除起付线和自付费用后的80%(一档)、85%(二档);区级以上城镇一级及无等级医院起付线为300元(不分档次),补偿比例为扣除起付线和自付费用后的75%(一档)、80%(二档);二级医院起付线为400元(不分档次),补偿比例为扣除起付线和自付费用后的70%(一档)、75%(二档);三级医院起付线为800元,补偿比例为扣除起付线和自付费用后的50%(一档)、60%(二档);市外异地就医实行住院备案制度(未备案的报销比例降低10个百分点),起付线为900元,补偿比例为扣除起付线和自付费用后的40%(一档)、50%(二档)。(二)住院分娩及新生儿享受相应补偿凡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自然分娩标准为计划内500元/产妇,剖宫产(难产1000元、流产100元、引产200元)。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200元。新生儿独立参保缴费的,享受独立的医疗待遇;随其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母(父)亲享受城乡居民医保待遇的,出生当年的医疗待遇按其母(父)亲的标准报销,最高支付限额与其母(父)亲合并计算。(三)费用结算第2页共10页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由定点医疗机构现场结算,参合居民自付个人承担费用。在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持相关资料到乡镇医保办办理,区医保办转账划拨补偿费用。村级定点医疗机构垫付资金经审批后从区医保办支出户划拨。参合居民在医疗机构住院的,住院费用在符合补偿规定的范围内按医院级别和比例予以补偿,每人每年累计最高补偿金为13万元。异地住院医疗报账程序为:外出务工或经商,需在当地医疗机构住院,费用由病人先垫支,出院后凭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出院证明、(外伤病人需当事地点出具外伤证明、住院病历复印件、剖腹产需住院病历复印件)住院结算明细清单、正式发票、农村商业银行(信用社)卡等材料到镇医保办按规定报销。(四)慢性病、重大疾病门诊统筹病种、审批及报销1.城乡居民医保门诊慢性疾病的病种及诊断标准、申报审批等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和重症疾病范围的通知》(泸市府办发〔XX〕6号)执行(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病、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各种恶性肿瘤(癌症)、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硬化、慢性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系统性红斑狼疮、结核病、精神病、帕金森氏病)。对在实施市级统筹前取得门诊慢性病资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