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局建设用地所所长事迹材料用脚步丈量XX县区的每寸土地**,男,****乡**村人,1969年9月出生,91年6月毕业于**农业大学土木工程系,同年8月分配到**城建环保局(以后依次更名为市政局、建设局、规划局)工作,现任规划局建设用地所所长兼测绘站站长,工程师,**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自参加工作以来,充分发挥技术特长,凭着积极主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优良性格,在城乡规划、测量制图、拆迁评估、建设施工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测量工作分为外业和内业两部分,干外业要求能吃苦、干内业要求能熬夜。在“三年大变样”活动中,为了赶时间抢进度,**带领测绘技术人员白天在野外进行仪器操作,晚上在家里的电脑上处理有关数据,发扬“五加二、白加黑、连轴转”精神,按时、优质、高效完成了各项任务。2009年7月县委县政府下达**河(街)、益民山、魏祠及周围道路定位测量任务后,他带领的14人小组从玉米出牙到收割,每天钻进玉米地里测量和撒灰线。强烈的太阳光照得他们脱了好几层皮,流出的汗水将身体和衣服粘到一起,玉米天樱上落下的花粉将他们从头到脚染成了黄色,玉米叶在他们的胳膊上、脸上甚至眼睛上刮来刮去,疼痛难忍……,可他们紧咬牙关向前闯,硬是在茂密的玉米地里撤下一条条整齐而漂亮的白线。忙碌一天的**回到家里还要加夜班,设计第二天的测量线路,从电脑上把各控制点的数据调入到卫星定位仪的手薄中,由于太疲惫,有时趴在电脑前就睡着了。**河开挖过程中,正赶上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好多施工队为了赶进度冒雪施工,争抢着联系**为他们现场定位放线量高度。雪深路滑地泥泞,无法通车,**只好穿上长筒皮靴背着仪器逐点测量。陡峭的坡岸上只能侧身蹲着前进,泥泞的河底长筒靴几乎没入泥水中,靴子上带着沉重的泥块举步维艰,一个工段还没有量完,下一个工段已在等着……。一天下来累得不成样子,不过他心里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支撑着,所以不会第1页共4页退却,第二天仍然继续。房屋和土地是群众和国家的保贵财产,只有准确地量出拆迁界线,才能避免多拆、少拆、重拆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在测量道路中心和边红线时,**把准确度做为最终目标,宁可多测几次也要保证准确无误,宁可多跑10公里也不准误差1公分。他坚持多测点、多画线,并且每个点都用仪器直接测量以保证精度,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在魏都北大街中心和边红线测量时,每个小巷口就转一站,200米距离内重复架仪器十四次。那时烈日当头、酷热难耐,**站在大路中间操作仪器逐点逐站进行测量,热得汗流浃背。围观的群众受到感动,主动从家里拿来水和水果表示慰问……。在**河征地测量过程中,为保证测量精度,直线段每隔40米测一个桩位,曲线段每隔16~23米就测一个桩位,这就充分保证了测量精度,但是加大了工作量和难度。在大北关和冯小庄两个拆迁安置小区规划、绘图、审批、分户安置以及现场定位打灰桩等过程中,**本着为群众和政府双方负责的精神,时刻把握高标准、高质量、高精度原则,并在进度上追求高效率。在电脑上不厌其烦地反复推算、绘图改图、完善方案;实地定位更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最后一次定位时从下午两点开始调仪器,三点开始打灰桩。当时气温高达38度,在场所有人全是汗流浃背,但是为了天黑前完成任务,只有扛着烈日拼命干,不然的话,即使留下一点活,第二天又要重新调仪器算数据……。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用无数的心血和汗水精心打造出两处设计理念先进、布局合理、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居住小区,为三年大变样工作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为保证日晷公园的设计和施工精度,**多次到市县交通部门和交通设计部门调研沟通,收集到涉及**的大量资料,经过在计算机上进行复杂的推算,将设计院提供的cad地形图坐标系统与**县城的坐标系统完美对接,在此基础上对日晷公园进行了高标准设计和高精度的征地地界、日晷主雕塑、环形道路等工程定位测量,所有工程均按照设计坐标位置严格施工。后来交通部门安排了大广高速连接线工程施工,完工后经测量与日晷公园的设计完全吻合,打造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