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卡风险管理规范汇编》中国银联风险管理部二00九年十月序近年来,我国以银行卡为重要载体的电子支付业务持续、快速发展,银行卡支付呈现出业务规模增长迅猛、创新活动层出不穷、参与主体多元化、产业链日趋完善等特点。然而,伴随着银行卡业务(特别是信用卡业务)的高速发展,以信用卡虚假申请、套现、账户信息盗录等为突出表现形态的各类银行卡风险日益显现,尽管与全球银行卡风险形势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其快速聚集的趋势,不仅对银行卡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构成重大影响,也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当前银行卡业务风险的形势,与我国银行卡产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紧密相关,其产生和演变是产业内外部环境多层面、多因素综合的结果。一方面,银行卡产业的外部发展环境上确实存在犯罪分子活动猖獗,持卡人安全防范意识和技巧不足,银行卡相关法律法规及信用体系建设亟待完善等客观因素。另一方面,纵观银行卡产业内部,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参与主体对风险认识不足,风险管理制度流程缺失,风险技术手段落后,风险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亦不容忽视。因此,在推动政府、社会层面不断完善和优化外部发展环境的同时,强化和提升产业内部各方风险管理意识、能力,加快利于整体风险防范能力水平提升的银行卡规范标准体系建设和风险联合防范机制建设,是有效防范和降低国内银行卡业务风险的必由之路。中国银联一直高度重视银联卡风险管理,以构建和谐的银行卡产业发展环境、促进银联业务参与机构的价值提升为出发点,积极倡导和推进风险联合防范机制建设,通过由主要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中国银联指派的相关专家和负责人组成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这一决策机制,共同构建和完善风险管理规范体系,并已陆续制订发布实施了一系列规范、标准和决议,内容贯穿了银联卡业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初步构建起了银联卡业务风险管理规范体系。上述规范的制订和实施,不仅充分体现了各成员银行和银联在风险管理上合作共赢的理念与成果,而且由于其符合成员银行银联卡业务风险实际情况及特点,在收单风险、账户信息安全、风险信息共享等风险管理实践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和显著成效。银联卡风险管理规范体系制订发布的时间跨度较大,同时内容涉及规则、标准、流程、指南等不同体例,为便于银联卡业务参与机构和人员学习、培训和查阅,应广大成员银行的要求,我们开展了本次梳理和汇编工作。根据文件体例和效力,我们将相关内容分为三卷及附录,其中:第一卷“银联卡风险管理运作规章”作为银联卡风险管理规范体系的原则纲领和基础文件,同时以“第五卷:风险控制与安全管理”形式归入了《银联卡业务运作规章》,是银联卡业务参与机构必须遵从的基本风险规范;第二卷“银联卡跨行业务风险管理规则”是在第一卷的原则纲领下对各项银联卡业务风险防范和管理要求的具体细化,亦是银联卡业务参与机构应了解掌握并严格遵从的重要规范文件;第三卷“银联卡跨行业务风险管理指南”是为协助银联卡业务参与方遵从和达到相应银联卡业务风险规范及要求,提高银联卡业务风险管理水平而制订的相关指引,是供各方参考使用的非约束性文件;同时,为便于大家了解和掌握政府主管部门出台的涉及银行卡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我们还对近期相关的重要法律法规和文件进行了收集汇总,作为附录供各方参考。本汇编中包含的规范、标准及制度,在制订过程中均得到了人民银行、公安司法机关等部门领导,以及中国银联公司领导、风险管理委员会各位委员的殷切关心和悉心指导,各成员银行风险管理专家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伴随着银联卡业务的快速发展和电子支付手段、渠道及产品的日新月异,风险形态和形势都将不断变化,因此银联卡业务风险管理的规范、标准的制订和完善也必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规范标准制订中我们本着认真负责、严谨求实的态度,在积极学习、借鉴同业经验的同时,充分结合国内银行卡业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但仍会因水平和条件所限,难免有谬误和不妥之处,恳请业内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以帮助我们今后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