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思想政治》部分1.法律的基本特性:(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承认的(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重要方式,正由于如此,人们常将法律称之为“国法”);(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明施的(法律的最重要特性);(3)法律对全体社会组员具有普遍约束力(重要表目前:第一,任何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不容许有“特殊公民”的存在;第二,任何人不管职位高下、功绩大小,只要违反国家法律,就要负法律责任)。注意点:A.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我国法律体现了全体人民的意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中的“人人”指的是“全体公民”;法律对全体社会组员(全体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B.近两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加大反腐力度,一大批高官因贪污受贿等违法乱纪行为而纷纷落马,并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这表明了什么?(或体现了初二政治中哪些法律常识?)提醒:(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明施的行为规范;(3)法律是对全体社会组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是人民通过宪法赋予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对人民负责,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代表人民行使权力。2.法律和道德的关系(1)区别:体现形式;实现方式(最重要的区别);调整的对象和范围。判断------但凡违反法律的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对的)(2)联络: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增进。(详细内容参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28(2)——→国家: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主线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青少年:既要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地遵法、护法;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做个好公民。3.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必须可以对的辨别三种不一样的行为(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详细内容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32-----33。注意点:(1)谎报险情属于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故意损毁、移动指示标志属于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使用音响音量过大,影响周围居民休息,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2)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安全。(3)故意毁坏公用设施,不仅是不文明的行为,并且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惩罚。(4)对于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假如情节较轻、社会危害程度不大,由公安机关依《治安管理惩罚条例》予以惩罚;假如情节较重、社会危害程度较大,由人民法院根据《刑法》予以刑罚制裁。(5)怎样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公共安全或社会管理秩序)?——首先要靠国家对社会实行管理,另首先也离不开公民的自觉遵守。青少年学生要自觉遵守××××。4.(1)法律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首先体现为法律规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3)经济活动中的三个原则: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缺斤少两”-----公平;只要有“诋毁竞争对手”-----公平;凡材料反应到“弄虚作假”现象,优先考虑“诚实信用”原则。)5.(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关键)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2)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157,2(1)到数第4行: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法律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两种措施:保障性措施(例“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鼓励自学成才”)和增进性措施(把握“奖励”)(4)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思想教育、舆论监督和行政手段,也要靠法律制约。(理解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42最下面-----43第1段)6.环境问题,重点把握环境问题的危害、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青少年应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认真贯彻环境保护行动。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48------49)7.依法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1)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何需要国家和法律的特殊保护?(①未成年人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