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工作汇报一、20*年全市民政事业发展情况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民政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城乡并重,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各项民政工作取得了新成绩。(一)大力推进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各项救助政策不断完善,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1、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从11月1日起,市区(不含萧山、余杭区,下同)提高了农村低保标准。目前全市城镇低保标准最高为每人每月320元,最低为每人每月210元;农村低保标准最高为每人每月240元,最低为每人每月130元。低保人数和低保金支出有较大幅度增长,年底全市有低保对象75771人,比上年增加11.8%;全年发放低保金8043.32万元,增长31.1%。12月份城镇人均补差额17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元;农村人均补差额7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元。全市城乡低保标准和人均月补差额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第五次“春风行动”一次性救助金和物价补贴发放工作顺利完成。结合“万名党员访万家困难户”活动,会同市有关部门对市区22555户各类困难群众实施救助,共发放一次性救助金3480.44万元。萧山区、余杭区和各县(市)元旦、春节期间共走访慰问困难群众11.52万人,发放慰问金(慰问品)2402.53万元。各级民政部门向全市低保和困难家庭发放20*年度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补贴1629万元。3、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年底有农村敬老院154所,5667名农村五保对象中集中供养的5068人,集中供养率89.4%(其中户院挂钩供养的比例为6.9%),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1264名城镇“三无”对象中集中供养的1247人,集中供养率98.7%(其中户院挂钩供养的比例为4.0%),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实现了市政府年初确定的85%的工作目标。4、对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成效显著。民政和劳动保障部门第1页共7页发放医疗救助金2170.44万元,共救助6900人(次)。其中民政部门救助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市区持证困难家庭成员1871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700.34万元。市惠民医院及其指导医院、协作医院为市区困难人员减免医疗费216.66万元。其他区、县(市)共救助1413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600.52万元。全市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204.68万元。5、26项配套援助措施有效落实。市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对XX市区困难群众实施援助的意见》,向市区持证困难家庭发放医疗救助、水电煤补贴、廉租住房补贴、低保残疾人特殊生活补助、“春风行动”助学等援助金3052.91万元,免收有线电视初装费和视听费、小区保洁和垃圾清运费、减免自来水“一户一表”改装费、公交费等1641.68万元。各地对困难群众的配套援助政策进一步完善。6、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工作取得新进展。各地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改造进程,全市改造农村贫困家庭危房1941户,超额完成了全年1000户的改造任务。市下拨补助资金576.72万元。7、帮扶救助队伍和信息网络建设不断加强。13个区、县(市)成立了帮扶救助服务中心,所有乡镇(街道)、社区都建立了帮扶救助服务站(所),帮扶救助组织网络基本形成。对市区各级帮扶救助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管理水平。低保、困难家庭三级审批软件已通过专家评审,投入试运行。8、实物捐赠工作广泛开展。市区和萧山区、XX县区、XX县区、XX县区、XX县区先后建立了“捐赠物资调剂中心”或“慈善超市”,全市已有“捐赠物资调剂中心”、“慈善超市”、“爱心家园”56家,已接收捐赠物品价值737.8万元,有28776人(次)困难群众得到实物救助。(二)城乡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日趋完善,和谐社区建设全面开展,民间组织管理进一步规范,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水平有新的提高。第2页共7页1、社区建设深入推进。年底全市社区总数696个(其中乡镇社区213个),比上年增加101个。所有社区都建立了党组织。全市社区工作者5101人,平均每个社区7.3人,平均年龄39.7岁。其中党员占47.3%,女性占58.9%,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