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小学精品)小狗包弟教案VIP免费

(中小学精品)小狗包弟教案_第1页
1/2
(中小学精品)小狗包弟教案_第2页
2/2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理解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析小狗包弟的经历和形象,理清作者情感的发展脉络。二、导入2000年建成的中国现代文学新馆将巴金的铜制手印镶嵌在新馆的大门上,每个进馆的人必须按着这只手,才能步入一座文学的圣殿。就是这只手,为我们带来“激流”“爱情”三部曲,揭露黑暗,启迪性灵;也是这只手,在耄耋之年,为我们写出《随想录》,叩问心灵,解剖社会。今天让我们通过其中的《小狗包弟》来感受这只手传递出来的力量与真诚。三、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了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晚年发表了散文集《随想录》。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说:“《随想录》的每一篇,每一章几乎都流淌着作者灵与肉的血,他无情的拷问、责问自己,揭露自己身上最痛的伤疤。”巴金也因为《随想录》的发表,被称为“中国的良心”五、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是一篇叙事散文,那么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事呢?明确:巴金养了一条小狗叫包弟,相伴七年,非常喜欢,但“文革”发生了,不让养狗,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巴金只好忍痛把小狗送到医院作解剖用。对此,巴金非常自责,对小狗表示歉意。简单地说,《小狗包弟》叙述的是作者在文革期间无力保护家中小狗免遭劫难的一件恨事。2、这是一个凄婉的故事,题目是《小狗包弟》,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看看这篇文章的情节是怎样围绕包弟展开的。楔子(1):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开端(2):小狗包弟的来历发展(3-6):小狗包弟与家人之间的友好相处结局(7-9):小狗包弟被忍痛送走尾声(10-13):深深忏悔3、课文中写了包弟的哪些经历?随着小狗的经历,“我”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初到我家——七年相处——成为包袱——送去解剖高兴——欢快——忧虑——?(1)送走小狗之后我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分析。轻松——沉重——自责——歉疚我们梳理经历和感情线都是从第二段开始4、开篇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作用?(从结构、内容和思想情感三两个方面来分析)结构上:对下文写作者与包弟的故事起到了铺垫作用。内容上: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似成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件在全国并不少见。思想情感:当那位艺术家被被自己的同类以莫须有的罪名整得死去活来的时候,唯一同情他、给他精神上以莫大安慰的却是他喂养的小狗,颇通灵性的小狗忠实于自己的主人,为他悲鸣而死。而人这种万物的灵长却堕落得不如禽兽,感情似乎只存在于异类之间,这不能不说是对扭曲人性的时代的含泪嘲讽。文章批判现实的基调一开始便确立下来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小学精品)小狗包弟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