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生死夜》教案设计执教者:加力小学谢小莲课型:全镇教研课【教材解读】《印度洋上生死夜》这篇课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脉络清晰,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在完美的结构里,展现着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富有艺术感染力。通过对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并揭示了皮埃尔舍生忘死的崇高品质。【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要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体.在教学中,我以让学生“熟读、精思、感悟”为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从初读感知,到熟读精思,再到升华感悟,学生始终是读书的主体。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体味思考,读出疑问,读出新意,读出他人从未曾有过的感悟。【目标预设】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课文内容,理解皮埃尔的心理活动。3.借助语言材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主人公皮埃尔在生死关头,把自己以及妻子的安危置之度外,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感悟生命的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能结合上下文辨析文中两个“抽搐”的不同含义。2.借助语言材料体会皮埃尔在生死关头把自己以及妻子安危置之度外,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感悟情景同学们<<印度洋上生死夜>>这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指名读读课题。齐读课题。激情导入:皮埃尔是先救治朝夕相处的妻子,还是留下来向来往船只通报这一信息。此时此刻,如果是你,你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设计意图:语文课堂应该是个充满感情的空间,课文并非无情物,需要老师挖掘开垦煽情,去拨动学生心中的那根情感之弦,情到深处水渠成。)二、品读语段感悟真情过渡:那文中的皮埃尔作出了什么样的抉择?难道他不爱他的妻子吗?难道他不知道这样做会使他们俩葬身海底吗?(板:皮埃尔?妻子)1.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和文中的主人公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一起度过印度洋上那难忘的生死之夜。2.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仔细体会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皮埃尔船长对他妻子的深深的爱?用笔画下来。(设计意图:“文贵自得”,要相信孩子,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后得出的体验才是最珍贵的。)3.交流感悟,体验情感。语段一:“此时,克勒松的手脚不停地抽搐,嘴里吐出大团大团的白色泡沫。皮埃尔的心也在抽搐,他知道,这很可能是生命力即将耗尽的信号。”(1)让学生针对这两个句子和这两个“抽搐”质疑。这两个“抽搐”意思一样吗?(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克勒松的手脚为什么会不停地抽搐?(2)从这两句话中你悟出了什么?(3)感情朗读,体会皮埃尔此时的痛苦心情。(设计意图:“情动而辞发”,这时学生的思维火花和迸发的情感交融在一起,通过朗读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也走进皮埃尔的内心世界。)语段二:“皮埃尔几乎急得要发疯了:天哪,难道克勒松的血白流了?难道我们俩将白白付出生命的代价?”4.自由朗读,体会情感。5.交流感悟:你从这句话中悟出了什么?皮埃尔此时痛苦的是什么?焦急的又是什么?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此时的心情吗?通过你的朗读把皮埃尔此时此刻的情感表现出来.(板:皮埃尔爱妻子)(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引导学生读出疑问,读出新意,读出感悟,读出个性。)三、走进心灵感悟品质师:同学们,从这么多的细节之处,我们可以看出皮埃尔对他妻子的浓浓爱意。既然皮埃尔这么爱他的妻子,他为什么还要留下来呢?为什么不去救治她呢?(1)交流品读感受品质语段三:其实,他完全可以打这样的灯语:请救救我们!可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在这一海域,海啸随时都会发生。他抱住了克勒松,发现她的躯体已经冰凉。此时,他反而变得分外平静,只是在亡妻的耳朵边轻轻地说话:“亲爱的原谅我……”①读过以后,你又产生了什么感受?(表达感受与朗读相结合)②假如你是皮埃尔船长,你会和亡妻说些什么?亡妻在天之灵,又会说些什么呢?③指名有感情地朗读。④小结:面对亡妻,面对自己的即将死亡,皮埃尔船长是那么平静了。因为此时此刻,他心满意足了,是他挽救了大轮船,挽救了众多的生命,而他也准备和自己愧对的妻子一起在大海中得到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