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的课堂充满思维气息镇江实验学校高先锋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及事物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反映过程。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不同类型或形态。思维是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反映了人的心理发展水平和人的智慧潜能。一、利用语言展现学生的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提出问题。如《寻访小动物》一课,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质疑,学生会提出:什么是寻访,对小动物的观察为什么叫访,为什么要访,到什么地方去访等一系例问题。也可以在观察的过程中让学生质疑,如对《大树的观察》中,学生会说为什么树皮会裂开来,树是白色有是什么东西,怎样来形容树的形状呢等许多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质疑。如在学习《我的身体》后,有学生会提:我们的骨头是怎样生长的?心脏为什么会跳动?问题多得让你会不知所措。(1)在语言描述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在科学课堂上,学生可以从观察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联想物品的用途是什么。可以从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联想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从观察小动物的外形,联想小动物的运动方式。(2)在语言描述训练中丰富学生想象力。儿童时期是想象力最活跃的时期,儿童的想象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的。所以,在语言描述训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但这个想象要根据事实来展开,不是凭空捏造。(3)在语言描述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口语描述训练中,教师要求不模仿,不重复别人的句子。从课的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对同一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要求学生在对事物特征或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时,尽量不重复别人的语言,从不同的观察点来进行描述,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如对我的大树的观察时,大部分同学都是围绕树的特征和树上有什么来进行观察,而有个别同学他却树在校园中有什么作用来进行观察分析。通过这一系列的语言训练,让学生把自己的思维用语言表达出来,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二、通过思维导图展现学生的思维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TonyBuzan在1970年代初期所创。我们很多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学习和个人事业发展的过程中,都希望达成的一个关键目标,就是要提高其学习、记忆和记录信息的能力。思维导图的放射性结构反映了大脑的自然结构,它让以笔记形式出现的思想快速扩展,从而得到一张所有的相关的有内在联系的清晰和准确的图形。这样,一个想法就可以很快而且非常深刻地生发出来,同时又能清晰地集中于中心主题。这种制作技巧能让人们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潜在的智力资源。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它可以帮助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的思维可视化,最大限度的使我们的大脑潜能得到开发。在科学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展现其思维。1.小组学习小组共同创作思维导图。首先由各人自己画出自己已知的资料或意念,然后将各人的思维导图合并及讨论,并决定那些较为重要,再加入新意念,最后重组成为一个共同的思维导图。在这过程中,每个组员的意见都被考虑,提升团队归属感及合作。共同思考时,也可产生更多创意及有用的意念。最后的思维导图是小组共同的结晶,各组员有共同的方向及结论。2.创作首先将所有环绕主题的意念都写下来,包括新的意念,不可能发生的;不用理会对或错。然后休息.再将意念组织合并,重新画出思维导图,但不要将不可能的划去.以为重要的意念可能有所改变.再休息让脑放松,这时候创意可能产生.然后将思维导图改写.在这过程中,思维导图帮助我们将大量的意念联系起来,产生新的意念,而且中心目标十分清楚.3.计划当我们要进行计划时,思维导图可帮助我们将所有要留意的意念写出来,再组织成清楚,具目标的计划.设计思维导图时,是环绕主题思考,不会迷失方向.完成设计后很容易组织及书写出报告.别人阅读计划时很容易了解计划脉络,容易跟进.三、运用信息技术展现学生的思维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为学生创建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发、引导学生在现有课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