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材分析】《我和祖父的园子》是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教学重难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PPT【资料链接】1、原名张乃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萧红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与青年作家萧军结婚,因没有固定收入,二人仅靠萧军当家庭教师和借债勉强度日,生活非常困苦。青年时期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篇小说:《生死场》《马伯乐》。鲁迅先生称她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2、《呼兰河传》是萧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部长篇小说构思于1937年,1940年12月完成于香港。全书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引线,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种种人和事:不断给人带来灾难的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小城的精神“盛举”——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报庙会;令人心碎的小团圆媳妇的惨死;有二伯的不幸遭遇;冯歪嘴子一家的艰辛生活……《呼兰河传》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以入木三分的笔触刻画了国人的愚昧灵魂,控诉了根深蒂固的传统封建思想、封建习俗对人们的戕害,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第一课时评价:【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预习导学】1、先大声朗读课文三遍,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家长评价2、看拼音写词语。húdiécǎomàoxiānàochǎndìjiǔ1cài()()()()()dàosuìpāokāisuíyìqíshíyīnliáng()()()()()3、读一读下面的段落,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读给同桌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zāizhāi)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zhǒngzhòng),种(zhǒngzhòng)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面,把那下了种(zhǒngzhòng)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溜(liūliù)平。哪里会溜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zhǒngzhòng)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4、名著便览填空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出自回忆性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课堂研讨】一、导入揭题,走近萧红1、师述:三十年代,鲁迅先生称一位女作家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这位女作家就是萧红。联系课后作家卡片,介绍萧红以及《呼兰河传》。2、《呼兰河传》中萧红用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着重描写家里的园子。过渡:她为什么会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一生魂牵梦绕的园子。(鲁迅先生的话可以引发学生对作者的关注,一位作家为何一生对一个普通的园子念念不忘,设置悬念,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检查自读:①读一读,联系课文或经验理解词语。蜂子倭瓜谎花铲地②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读音。(疑难句子)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瞎闹。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浏览课文,分别找出相关段落,分别是第2、13节和第3至12节。三、研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