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奥尔多利奥波德)我选的说课篇目是美国生态学家家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像山那样思考》。我将本次说课分为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一、说教材(1分钟)《像山那样思考》是苏教版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专题中的“湖山沉思”板块的第二篇文章,该板块意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本文是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方式的良好建议,是这种建议的诗意表达。本课的学习可以强化学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我将用一课时把它上完。二、说学情(1分钟)从知识与能力上来说,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品味鉴赏散文的能力,但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与作者的生活环境和经历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对作者的诗意性的语言、写作风格和采用的意象,可能体会不够深刻,在理解过程中有很大的困难。三、说教学目标(1分钟)为了体现本专题研习的特色,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分别是: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体味赏析文中富有诗意和思辨色彩的语言,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深意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研习文本、探讨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4、教学重点及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赏析文中富有诗意思辨的语言来体味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引导学生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四、说教法与学法(1分钟)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着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为:诵读法、情境法、提问法和研讨法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和质疑法。五、说教学设计(8分钟)下面我详细地说说我具体的教学设计,我的教学设计分六大部分,教学时间为1课时,教学时使用多媒体。(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她蕴涵着各种各样的美。她崇高而又优雅,雄浑而又柔和;她时而狂放不羁,时而静谧深远。面对大自然,郁达夫和高建群“谛听天籁”,描写风景千变万化的美;苏轼和柳宗元“感悟自然”,咏怀风物的变迁,抒写自己的人生感言;更有人反思生态环境的恶化,思考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类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板书:篇目及作者)(二)作者简介:“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这位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1949年,《沙郡岁月》出版,是其最重要的著作。《沙郡岁月》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像山那样思考》是《沙郡岁月》中收录的一则随笔。(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默写字词。嗥叫(háo)驯服(xǜn)蔑视(miè)迸发(bèng)湍急(tuān)艾蒿(àihāo)疲惫(bèi)饿殍(piǎo)蜿蜒(wānyán)毛骨悚然(sǒng)(2)是什么引起像山那样思考的?(狼嗥)有何特点?(四)诵读品味,探究文章主题(1)把握文章主题提问:①这一声狼的嗥叫,引起了哪些对象的注意?这些对象可分为几类?其区别在哪(听出了什么)?明确:——自然界其他成员对狼的理解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猎人(明显而迫切的希望和恐惧)站在自身的角度:浅层、片面、主观自私——大自然对狼的理解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嗥叫)站在长远的角度:深刻、长久、客观无私提问:②为什么要杀死这只狼?明确:“在那些年代里,我们从未听说过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那种事。”“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提问:③作者的观点是如何转变的?哪一刻、哪一场景触动了作者的心灵?明确:作者叙写了自己打死一只狼的经过,对猎杀狼的场面进行了具体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