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回归》教学案例银杏小学苗琳静教材分析:《明珠回归》这篇文章以饱满的热情记叙了香港回归的动人时刻,表达了华夏子孙盼望香港回归,祖国统一的迫切又激动的心情,意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设计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语言文字训练,注重学生阅读文本的独特体验,在朗读训练中不断升华感情,不断体验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在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中感悟文本。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延伸,做到读中有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2、在阅读中体会作者详略有致的叙述方法。3、了解香港回归的历程,重温那庄严的时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教学重难点:1、在阅读中感受作为中国人的民族深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2、在阅读中体会作者详略有致的叙述方法教学准备:课件、香港回归视频、香港风景图片教学教法:采用以读代讲、交流感悟、情境教学、思维拓展等教学方法,以课文题目“回归”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感悟,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教学流程:一、激发情趣,谜语导入。师说一谜语,请同学们猜,“芳香的港湾”打一地名。生:思考、讨论后汇报香港师:香港这座城市是中国这条巨龙头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东方之珠”的美誉。老师带来了一组图片,大家一起欣赏。(出示图片)师:历经沧桑巨变,回归到祖国怀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香港回归的历程,重温那庄严的时刻。今天我们来学习《明珠回归》(板书课题)二、交流预习效果。1、课外资料(学生汇报、补充、教师归纳总结)2、课文信息。(学生以“通过课文,我知道了什么”的方式汇报,教师进一步引导、补充)快速浏览课文,在预习的基础上逐段弄清大意,并予以梳理。三、再读全文,读中感悟。(一)、通过读课文,学生了解了课题“明珠回归”中的“明珠”指的是什么地方?它为什么被称为“明珠”,是怎样离开祖国的,又是如何回归的?(学生汇报后导入“一国两制”)(二)、议“一国两制”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2、分组讨论,弄清以下两个问题:A、是谁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B、“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什么意义?(生讨论汇报,教师补充小结,出示课件,介绍一国两制的内容。)(三)、重温庄严的回归时刻过渡语:香港历尽沧桑,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真是“百年沧桑尽,一洗国人耻”。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交接仪式的具体过程。1、问题交流。小组合作:A、结合文后思考题1,默读课文,填写表格,交流感受。B、体会作者为什么把这几个时刻写得这么准确详细?学习这种精确记录时间的写作方法。2、师:香港回归使中国成为全世界目光的聚焦点,这一刻成为所有炎黄子孙最难忘的时刻,让我们一起重温那庄严的时刻。(播放交接仪式的实况录像,配合解说,引领学生体会人们的心情)3、想象举国上下这一时刻的场面。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这是一个全国人民的不眠之夜,一起来读一读。(这是一个亿万中华儿女噙泪的时刻……崭新的时刻)4、师:数代人的心愿,一百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了解了香港回归的历程,亲临了香港回归的场面,体会到了中华儿女的心情,此时此刻,你有何感受?(生在文字旁记录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创编诗歌,对联)教师出示课件:对联百载沧桑一朝雪耻中华英豪同欢庆千秋伟业再度辉煌东方儿女共图强四、播放歌曲,总结全文。1、师:你知道香港为什么有“东方之珠“的美誉吗?如今的香港已成为世界上著名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让我们一起走进香港,欣赏一番香港的美景。(播放歌曲《东方之珠》)2、今年是祖国建国61周年,让我们用琅琅的读书声祝福祖国繁荣昌盛。(齐读课文)五、作业。1、课外搜集有关香港的文字、图片资料,了解香港,并与同学交流。2、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明珠回归(香港)沧桑的历史——英国“一国两制”的构想明天会更好主权交接仪式——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