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简介一、正确的指导思想二、新的教材编写理念三、核心价值观--责任与使命四、新的内容结构五、新的呈现方式六、九年级《思想品德》内容介绍一、正确的指导思想教材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大提出的“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充分体现《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为基本依据。二、新的教材编写理念关注学生获得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注学习的过程与学习的方法,注重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是彰显以帮助学生进行“道德学习”的教材功能。二是以“生活德育论”作为教材编写的理论基础。三是以“正确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结合”为教材编写原则。整个初中阶段的基本价值目标--“尊重、关爱、责任”成长(生活)中的问题核心概念教育主题七年级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关爱、自尊、自强珍惜初中生活,学做生活的主人八年级过渡、分化交往、合作、权利、义务学会交往合作,维护权利、履行义务九年级走向社会,面临选择责任与使命承担社会责任迎接希望明天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第四单元满怀希望迎接明天责任与使命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承担社会责任迎接希望明天寻求内容与活动浑然一体的有机统一,避免视觉上的紊乱,简化了过于繁琐的栏目设置在单元标题之下,安排了具有探究意义和合作学习的主题探究活动内容化内容活动化主题探究的设计意图一是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二是切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三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调查、分析、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的统一。从根本上说,主题探究的过程就是一个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当然,这一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和引导。第一单元以学会承担责任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第二单元搜集有关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方面的图片,举办一次展览第三单元调查校园周边文化环境问题,依法行使监督权第四单元设计三张不同时期有关理想及其实现过程中进行选择、遇到困难等方面内容的“名片”主题探究的形式第六课导言初三学生小泽发现在他们学校周围有几家非法经营的网吧。一些同学课余时间经常泡在那里,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于是,小泽给市长热线打电话反映了这一情况。不久,学校周围的网吧就被取缔了。作为国家的主人,关心国家的事,参与国家管理,依法行使监督权,既是我们参与政治生活的表现,也是对国家应尽的责任。与综合探究一样,课下设“导言”也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的一大特色。从形式来看,“导言”可能是一个与本课主题相关的富有情境性的小故事、一段富于辨析性的对话、几句动人心弦的歌词、一段描述性的文字等。但都与本课的主体教学内容相关联。导言的特点与功能一般说来,导言具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源于学生生活,切合学生的心理体验和认知发展特点,密切了课本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学生感到可亲可信;二是体现了参与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三是与教学内容密切关联,有利于从生活、情境等方面链接有关教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言的主要功能在于引入情境、激发兴趣、启动思维、活跃过程、引起下文。课下面的量化单位是“框”,每课2~4框,每一框大体相当于一个课时,全书共分28框。框下面的量化单位是“目”,框下面一般为2~3目,全书约59目。框题下面的目与目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目题下面都是“活动”导入,然后是正文。导入活动注重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自身的生活情景入手,选取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