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①必修第三章第三节《摩擦力》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它们的方向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会应用公式f=µN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活动,培养学生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4、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让学生摩擦力与人类生活密切联系,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习的浓厚兴趣,获得成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掌握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的判断3、形成假说“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启发式教学用具:铁球多个、杯子两个、钢筷子一双、竹筷子一双(筷头有橡皮条)、木块多个、细绳、摩擦力演示仪、弹簧秤、钩码、书。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做游戏:夹铁球比赛(叫四个同学分两组进行)老师:胜方得胜的原因你认为还有什么力帮了忙?学生:摩擦力。老师: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摩擦力。二、新课教学(一)静摩擦1、静摩擦力演示:用弹簧秤拉一水平桌面上的木块,木块没有被拉动。分析:由于木块未动,所以它所受的合力等于零,而重力与支持力已平衡,在水平方向上必有一个力与拉力平衡。我们把这个力叫静摩擦力。请学生做同样的实验,并分析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静摩擦力的方向。总结得到: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两物体接触,且接触面都粗糙。②两物体间有相互作用的压力。③两物体接触面有相对运动趋势。静摩镲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2、静摩擦力的大小学生实验:用弹簧秤通过细绳水平拉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开始用较小的力拉,木块未动,观察弹簧秤示数的变化,并读出此时的读数。再用稍大的力拉,木块仍未动,观察弹簧秤示数的变化,并读出此时的读数。而后再用稍大的力拉并使木块将动未动时,读出此时的读数。并把测量数据填入表格中。木块运动状态静止静止将动未动滑动弹簧秤读数得到结论:静摩擦力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老师:那么静摩擦力能无限增大吗?学生实验:继续增大水平拉力,直到木块开始运动,读出此时弹簧称的读数。结论:静摩擦力不可能无限增大,我们把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叫做最大静摩擦力。全班同学做实验研究这一课题,老师巡回指导。请部分同学展示自己的实验数据和结论,老师点评。总结:静摩擦力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即F静(二)滑动摩擦1、滑动摩擦力学生实验:①让学生搓动自己的双手,感觉滑动摩擦力的作用。②用一手指按在另一手掌上推行,感觉滑动摩擦力的作用。③用手拖书在桌面上滑行,感觉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滑动时,受到的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老师:那么物体之间的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呢?学生实验并思考:①将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不动,且在水平方向不给它施加力,书和桌面之间是否会产生摩擦力?②用一个大小等于书重力的力向上提着书,使书沿水平桌面运动,书和桌面之间是否会有摩擦力?③让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滑行,书和水平面间是否会有摩擦力?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引导。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两物体接触,且接触面都粗糙。②两物体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弹力。③两物体接触面间有相对滑动。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演示:毛刷在水平桌面上滑动的过程,观察毛刷弯曲的方向。师生共同分析实验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并画出示意图。总结: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引导学生分析“相对运动”的含义是指相对接触的物体,而不是相对于别的物体。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老师:那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它们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请同学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假说!学生讨论,提出假说:①滑动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②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③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面积的关系。④滑动摩擦力和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学生实验:用桌面的器材设计并完成实验: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实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