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温暖起来——校长随笔攸县工业路小学颜建如【内容摘要】新课改已全面铺开,但课堂依旧作秀、枯燥、功利,没有活力、没有灵性、没有智慧。让课堂温暖起来,富有实效,师生双主体快乐成长,是校长义不容辞的职责。【关键词】温暖课堂快乐教学师生双主体做了10年窗口学校校长,让我有机会不断学习,增长见识,走向成熟。同时感慨也颇多,反思绵延。曾在不同时段写过两篇随笔,一篇是《用创新精神,努力实践学习型校长》,另一篇是《办一所让人来了就能成为最好的自我的学校》以鞭策警醒自己,用知识、智慧、责任成就学校美好的未来。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新的学生观、新型师生关系、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育评价的多元化、学生成长袋的建立等,返璞我们的办学思想、教育方式、职业情感是否归真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是否适应社会、满意人民、健康快乐学生,为孩子们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2011年秋季,我走马上任一所高起点建设的新学校校长,有幸赴外参观学习省内外一些知名学校,并受上级主管部门委托,担任教师课堂教学测评组长,聆听了近百节课。有全国特级老师群英聚会的专家示范课,有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的展示课,也有中青年骨干教师的优质公开课,还有本土教师的随堂课。回味起来,有如下特点:一是反复试教,然后师生共演“教案剧”的作秀展示课;二是专家们反复研究、不断改进、望尘莫及的示范课;三是连策带赶、语言粗俗、恨铁不成钢的随堂课;四是展示教师魅力,以老师为红花,学生做绿叶的功利课;五是一个调子,一个表情走到底的枯燥课。新课程强调我们的课堂应该具有智慧性、人文性、实效性,而现实的课堂到处是愚民性、残酷性、功利性。新课程追求的师生情感应该是真情、关爱,而现实是虚伪、冷漠。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为尊重、赞赏、帮助、引导,而现实是歧视、讥讽、烦躁、代替。学生在课堂上的灵性、童真、人格全部被扼杀,孩子们怎能不厌学?怎能有兴趣读书?怎么能快乐?怎么能身心健康成长?将来怎么能感恩教育,憧憬未来?我呼吁:让课堂温暖起来,拒绝冷漠、残酷、摧残孩子心灵的功利课堂。让我们的孩子享受课堂上老师给予的公平和尊重,给予的爱心和帮助,给予的允许和快乐。我们的校长应该做一位让课堂温暖起来的校长。有一段名言提醒我们:“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觉得这个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他就对未来充满信心。”这句话很有教育哲理。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时,带走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息地燃烧下去。”这才真正体现教育的价值。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回到原点看孩子:他们的智商,情商受到遗传、生育、环境的1影响。但有野蛮经验主义者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可是换位思考:有的孩子生下来就是针,不需要磨。有的孩子生下来是石头、木棒、玉、棉花呢?你怎么磨成针。有的孩子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人世,能够每天坚持背着书包上学就不错了。有的孩子成绩在班上保持倒数第三,不倒数第一,就已经很努力了,别说还要在校每天做教师教学的反面教材,什么也评不上,同学的歧视。学习是很苦的,需要自觉性和坚强性,作为老师:要因材施教、善待学生、减轻课业负担、亲近他们、智导课堂、培养兴趣,让课堂充满温暖,充满快乐。新加坡教育部颁发给中小学校长委任状,是这样写道:“你的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中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部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及培育,才能成为最好的个人和有用的公民。”作为校长我很赞赏这段温暖而富有内涵,警示责任的嘱咐。小学教育不是英才教育,而是国民保障性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享受课堂上学习的温暖,我们的校园就充满快乐,我们的教育就收获微笑,我们的社会就变得更加和谐幸福。有位教育家说过:“假如我们的课堂,老师能够培养学生对读书的兴趣,这就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