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与青铜器一、课标内容: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2、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甲骨文的发现及学者们对它的研究情况,培养学生搜集文物并对其进行研究的兴趣和能力。2、认识、辨认甲骨文的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点到线找寻历史规律的能力。3、通过青铜器的图片及相关数据,指导学生观看并想象,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甲骨文和青铜器工艺的基本了解,感知商朝时用龟甲和兽骨占卜以及商周时期制造青铜器的场景,认识到甲骨文和青铜器是我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典型代表。2、通过观察、鉴赏《司母戊鼎》、《全角卜甲》、《四羊方尊》等,对甲骨文和青铜工艺形成初步的认识,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文明的光辉灿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甲骨文和金文的观赏,对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鉴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2、通过甲骨文和青铜器,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灿烂辉煌,中华民族具有高度的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甲骨文、金文的字体及汉字的演变。2、通过司母戊鼎等,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四、教案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甲骨文的生肖图片,让学生在图片中找出自己属相的图片。教师提问:1、你知道图片上是什么文字吗?2、对于这种文字(甲骨文)你已经了解了什么?3、你还想知道关于甲骨文的什么?二、探索新知,新课讲授(一)甲骨文[活动一]:我来说一说播放一些图片,如《全角卜甲》、《牛骨刻辞》等,让学生观察,然后以“我发现……”为开头,展开对甲骨文的讨论。教师归纳:甲骨文是殷墟出土的刻在学生通过图片,展出自己的属相。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回答问题,并带入本课的内容学生结合图片和课文内容,了解甲骨文的出土、记载内容等基本情况图片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甲骨文,增加学生的兴趣。由已知过渡到未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可以让学生自由的、主动的去了解甲骨文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二]:汉字的“认祖归宗”教师把“夏”字及“学”字的五个演变阶段的字形写在卡片上,分发给10名学生,先让学生把“夏”和“学”分组,然后将分好组的5个字按演变的先后顺序排队。教师提问:从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用多媒体演示甲骨文到简体字的演变过程,并归纳;现代汉字由甲骨文演变而来,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一脉相承。[巩固练习]:练习一:甲骨文猜猜猜:甲骨文汉字出示十二生肖的甲骨文图片,让学生猜猜是今天的哪个汉字?(学生回答正确后,将甲骨文图片作为奖励送给学生。)练习二:写写画画:汉字甲骨文每组请若干名学生到黑板上画出以下几个汉字的甲骨文字形:日月山水按要求给“夏”和“学”字分组和排队学生回答学生按要求完成让学生在活动中较直观的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并发现汉字与甲骨文之间的关系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好的辨认甲骨文,并体验甲骨文演变到汉字的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青铜器1、多媒体展示一组青铜器图片结合学生所谈的感受,归纳古代青铜器的特点:造型雄伟,纹饰古朴2、重点展示司母戊鼎的图片,观察并结合课文,讨论以下问题:(1)司母戊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叫什么?(2)司母戊鼎的用途是什么?(3)如此巨大的鼎是怎样制作出来的?3、播放青铜器制作过程的录像片段。三、课堂小结、巩固通过一个小游戏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根据教师的提示回答:提示一提示二提示三提示四青铜安阳母亲最大钟历史文字青铜器殷墟龟甲占卜汉字学生用一个或一句话来形容所看到的青铜器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回答:司母戊鼎金文甲骨文让学生观赏青铜器,通过自己的感受,认识到中国古代人的智慧通过录像片段和讨论结果,让学生对青铜器及其制作工艺有所了解。板书设计:一、甲骨文二、青铜器:1、产生于:夏商时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