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和大洋课题:大洲和大洋科目:地理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课时:二课时提供者:单位: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地理,建立初步的世界地理基础知识,为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作好必须的准备。本节主要介绍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位置分布和海陆面积比例;大陆、岛屿、大洲、海峡等一些基本概念。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难度降低,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等。这样既能巩固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二、教学目标1、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通过绘各大洲几何轮廓及观察各大洲的分布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索地理的意识。3、通过地图学习大洲大洋在地图上的分布、培养阅读地图和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从图上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的能力。4、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这是学生进入中学后,首次接触世界地理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学生认识地球、认识世界的开始,对地球、大洲、大洋、大陆、岛屿、海峡的认识没有明显的轮廓,在脑海中只有初步的概念印象,认识很浅;学生对各洲、各洋的分布、形状在较短时间熟悉有一定难度,利用地图和图片等直观资料能很好的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在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相关知识后,学习本课时会加深对地球相关知识的理解。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我们通过阅读材料等知识及对地球名称的看法辩论,让学生懂得人类认识地球海陆面貌的过程是艰难的。通过做一个抛充气地球仪游戏,让学生体会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通过地图学习大洲大洋在地图上的分布、培养阅读地图和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从图上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掌握方法,从而形成能力,较好地达成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以“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为主,并穿插其他教学方式。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位置。教学难点:大陆、大洲、岛屿、海峡的概念。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吗?(加加林)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进入太空后,通过拍摄到的照片和观测到的现象说过这么一句话——其实我们人类给地球起错了名字,不应叫“地球”,而应改叫“水球”。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二章——陆地和海洋。下图是阿波罗所摄地球全景:板书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讲授新课]一、地球?水球?1.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本P27图2.3,加入到宇航员和小朋友的讨论之中。一半学生讨论的观点是:应该继续称我们居住的家园为“地球”。另一半学生讨论的观点是:应该把地球改为“水球”更准确。2.学生辩论在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双方展开辩论,让学生说出证明各自观点的理由。3.印证观点教师对双方的辩论给予评价鼓励后,印证说明双方的观点。(1)出示地球仪,问答:蓝色表示什么?(海洋)地球仪上大部分是蓝色说明什么?(海洋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2)投影展示“东、西半球图”,问答: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大部分是什么颜色?(蓝色)说明了什么?(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3)投影展示“南、北半球图”,回答: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北半球)在北半球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洋面积大)(4)投影展示“水、陆半球图”,先说明水半球的中心在新西兰以东安蒂波德斯群岛附近。陆半球的中心在法国西部卢瓦河河口附近。然后问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