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全册分析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原则试验教科书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原则(新课标)》的规定,在总结原通用教材和试验教材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这册教材的重要内容有:第一单元:文字编辑能手word第二单元:精彩漂亮PPT合计两个单元。二、教材分析:教材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其特色体现为:1.把计算机、网络和信息进行整合,在知识安排上,让刚刚学会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学生就开始与网络接触,在后续的课程中,如文字编辑、表格、图片处理等许多单元中都把计算机和网络结合在一起,充足体现“网络就是计算机”。在素材选用和信息公布上,能上网尽量上网,体现“网络就是计算机”,力争使学生感受到网络是获取信息的来源,计算机是处理信息的工具,计算机、网络、信息是一体,真正体现什么是信息技术。2.操作系统选用了微软Windows,其他应用部分以MicrosoftOfficeWord和MicrosoftOfficepowerpoint为主,使学生学会运用软件进行文字的编辑、表格、图像的处理,以至于网页的浏览,电子邮件的收发都具有特有的长处。3.从内容上波及的面广,但讲授的浅显,让小学生对信息技术有更多的理解;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爱好中学习;在语言表述上符合小学的年龄特点,防止生僻名词和专用术语;注意了中小学教材的衔接。三、学情分析:本学期我将担任五年级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共有四个教学班。多数学生思绪开阔,思维敏捷,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对计算机学习很有爱好。由于计算机是一门新兴学科,学生的知识水平、起点不一样,因此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加深计算机知识的难度,提出规定,加强操作的纯熟程度。对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从基础讲起,循序渐进,提高学习计算机的爱好,树立信心。三、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MicrosoftOffice”和MicrosoftOfficepowerpoint各个组件的使用方法。2.使学生掌握“MicrosoftOfficeWord”和MicrosoftOfficepowerpoint基本操作。(文字处理、图片处理、表格修饰)3.运用网络素材使学生可以运用“MicrosoftOfficeWord”制作电子报。可以运用MicrosoftOffice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4.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爱好,树立对的的学习目的。养成爱惜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定等良好的习惯。5.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索、勇于创新精神和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计算机的使用道德、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强烈的信息意识。7.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手脑并用的能力。8.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五、教学措施:1.为了更好地丰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提高计算机能力,在教学中我将遵照如下原则:(1)实践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量力性原则(4)直观性原则(5)启发性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2.采用多种教学措施和学习方式,如任务驱动法教学、情景法教学、小组协助式学习等。3.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注意创设学生能积极参与、亲自动手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4.备课过程总尽量多的提供练习素材、题目供学生练习。5.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全面顾及学生的发展。6.作业、考察分为笔试和上机操作题目两部分六、教学重点:“MicrosoftOfficeWord”基本操作:文字编辑、图片编辑、电子表格编辑、电子表格修饰。“MicrosoftOfficepowerpoint”基本操作。七、教学难点:可以综合运用MicrosoftOfficeWord的多种功能对文字进行编辑。可以综合运用MicrosoftOfficepowerpoint多种功能制作演示文稿八、课时安排:本册共16课时标题课时数第1课文字处理初尝试1课时第2课文字删改真以便1课时第3课让文字更出彩1课时第4课让文章图文并茂1课时第5课绘制个性图形1课时第6课用表格展现信息1课时第7课让版面更美观1课时第8课制作电子文集1课时第9课认识PPT1课时第10课制作封面和目录1课时第11课制作内容页1课时第12课修饰文字和图片1课时第13课幻灯片变漂亮1课时第14课有声有色PPT1课时第15课让幻灯片动起来1课时第16课灵活播放PPT1课时第17课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第一单元:文字编辑能手word一、教学内容:1.文字处理初尝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