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1)一、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2.思想教育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的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的原因分析,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能力培养目标: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教学方法:综合教学法。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难点:所涉及的空间和时间概念较多。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指导学生学习课前框题里德知识,提问三宝指的是谁?一、郑和下西洋1、明成祖时期派遣郑和下西洋。让学生了解课本知识,了解郑和的身世。2、郑和一生的七下西洋。了解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七下西洋的?(1405—1433年)西洋指的是什么地方?(明代的西洋指的是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3、最远到达的地方?(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4、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比欧洲航海家德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5、为什么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首先是客观条件,包括当时经济发展,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应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主观方面,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同时他还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另外郑和出生在回族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教义,西洋各国大都信仰佛教或者伊斯兰教,这也是远洋航行成功的重要条件。当然,船队中其他成员也是功不可没的然而,最重要得是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时关键所在。)二、戚继光抗倭1、倭寇之患让学生看书了解什么是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被称为“倭寇”。)2、著名的抗倭将领——戚继光(民族英雄)简介戚继光的生平。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戚继光抗倭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以后加官进爵光宗耀祖,还是为了沿海老百姓的安乐?你有什么根据?(书中《戚继光》画像的下面。那儿有戚继光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所以我认为……)正因为戚继光有远大的志向、爱民的情怀,故而他能作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这,可以说是他抗倭成功的原因之一。当然如果只有远大的志向,而没有实干的精神,到头来还是一事无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说明他是有实干精神的,这种精神表现何在?戚继光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脚踏实地地去干。他组织一支抗倭队伍,经过严格训练,作战勇敢,人称“戚家军”。没有这支队伍,戚继光是根本不可能取得抗倭成功的。戚家军为什么作战勇敢呢?这是因为戚继光治军有方,纪律严明。他规定:擂鼓须进,就是前面有水有火,也要奋勇前进;鸣锣须退,就是前面有金有银,也要坚决退回。纪律如此严明,戚家军不打胜仗那才是怪事呢!这,可以说是他抗倭成功的原因之三。还有没有其它原因?那就是戚继光指挥有方。如果戚继光指挥无方,即便戚家军纪律再严明,恐怕也难打胜仗。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尽管都名垂千古,但不被称为民族英雄,戚继光却被称为民族英雄,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金朝的建立者是今天的满族,元朝的建立者是今天的蒙古族,二者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都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内部的纷争,勺子碰锅沿,常事,难免。既然如此,岳飞、文天祥怎么能说是民族英雄呢?经过论争,大家意见渐趋一致,达成共识;只有抗击中华民族以外的外国侵略者的英雄人物,才能称其为民族英雄。这样,岳飞、文天祥就只好把已戴了多年的“民族英雄”的桂冠摘下来了。以后大家还会学到郑成功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