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2.积累文言字词,学会对照注释翻译文言文。3.总结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并联系自身实际,学习致用。学法指导反复朗读,结合注释,读懂浅显文言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诵,多积累。自主学习1.文学常识填空。(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_____,字______,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2)《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______________关于______言行的记录。是_____家经典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体的散文集。(3)“四书”:《论语》《》《》《中庸》。“五经”:《》《尚书》《礼记》《周易》《》。2.反复朗读课文,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罔()殆()好之者()乐之者()焉()逾矩()()3.下列句子的停顿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可以/为师矣B.学而不思则/罔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其不善者/而改之4.默写句子。(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3)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在《论语》中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解释词语(1)通假字——即两个字通用或这个字借助那个字的意思。①论语:“”通“”,意思是②不亦说乎:“”通“”,意思是③学而不思则罔:“”通“”,意思是④吾十有五:“”通“”,意思是:(2)古今异义——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①有朋自远方古义:今义:朋友②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许可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古义:今义:数词,三(3)一词多义——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含义。①人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②择善而从之七十而从心所欲③不亦乐乎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原意:愉快,快乐,这里的意思为(4)词类活用①学而时习之原意:时间,这里指②温故而知新原意:旧,这里指原意:新的,这里指(5)文言虚词:指文言文中没有明确的实在意义而偏重其语法意义的一类词,用法灵活多变,有多种词义,有时也有实词意义。①之学而时习之择其善者而从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②而:“而”的用法有表顺承,表转折,表修饰等。下列句中“而”表转折的有。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C.温故而知新D.学而不思则罔E.择其善者而从之F.五十有五而志于学6.翻译省略句。省略句是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将省略的的成分补充出来。(1)可以(之)为师矣。译为:(2)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译为:合作探究探究一:各则内容分别强调了什么?探究二:《〈论语〉六则》中总结出“求知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哲理句有哪些?(1)求知态度:(2)学习方法:(3)修身做人:探究三:我们现在使用的成语很多是源于古代作品,你能找出文中哪些成语?我的收获今天,我学习了《论语六则》,仿佛在聆听一个渊博的长者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在学习、做人、交友等方面,你有了哪些新想法、新启示?18.《论语》六则自主学习1.(1)丘仲尼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2)再传弟子孔子儒语录体(3)《孟子》《大学》《诗经》《春秋》2.lúnyuèyùnwǎngdàihàolèyānyújǔ3.D(A.可/以为师矣;B.学而不思/则罔;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1)①“论”通“伦”,伦次,条理。②“说”通“悦”,愉快,高兴。③“罔”通“惘”,迷惑。④“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2)①志同道合的人。②可以凭借③表示数量少,不是确数。(3)①了解理解、领会②采纳,听从随③快乐以(它)为乐(4)①时常,常常②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5)①它,学过的知识他们,他们的的②BD6.(1)可以凭借这做老师了。(2)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选择)他们不好的东西来(借鉴)纠正它。合作探究探究一:点拨:前三则谈学习方法,一则强调学习要经常温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