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学习内容第单元第课(第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子,丰富文言知识。(重点)3.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体会庄子的志趣。(重点)4.感知惠子和庄子在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从前有个人,有一天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自己的床上。不知是自己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自己呢?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庄子。这就是“庄周化蝶的故事”二、预习展示1.庄子与《庄子》。庄子,名周,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自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灭,否认有神的主宰。《庄子》文章特点: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想象奇特,寓意深远;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子。(1)文言词语。重点实词:①惠子相梁(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②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京城)③非梧桐不止(栖息)④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疑问代词,怎么)⑤于是鸱得腐鼠(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一词多义:固不知子矣(固然)子固非鱼也(本来)安得鱼之乐(怎么)汝安知鱼乐(哪里)于是惠子恐(表承接关系的连词)于是鸱得腐鼠(在这时)(2)文言句子①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②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竹实不吃,不是甘泉不喝。)③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我不是您,因此当然不知道您是否知道了;您本来不是鱼,您也不知道鱼的乐趣,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三、合作探究(一)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1.庄子讲鹓故事的用意是什么?明确:鹓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2.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明确: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四、背诵课文利用剩余的时间,把课文当堂背过,小组之间相互检查。板书设计惠子相梁比喻、讽刺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淡泊名利对比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惠子:逻辑家庄子:艺术家轻松闲适诗意盎然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