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2、能力目标:逐步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归纳整理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长远、艰巨与曲折。【重点】:俄国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难点】: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大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归纳分析教学法、【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新课探究】:一、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1、俄国二月革命20世纪初,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后存在两个政权并立局面,即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国家政权,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4月列宁回到国内,发表《四月提纲》,号召无产阶级从临时政府手里夺回政权,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2、俄国十月革命概况:1917年11月6日晚(爆发时间),列宁(领导人)来到斯莫尔尼宫(总指挥部),领导彼得格勒(地点)武装起义。11月7日(胜利时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第一个工农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任主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苏俄)诞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标志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列宁(Lenin1870——1924)俄国十月革命和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领袖,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革命导师。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创立了列宁主义,继承、捍卫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了帝国主义时代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3、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大意义(1)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伟大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实现社会主义崇高理想,建设繁荣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创造了前提。(2)俄国十月革命是帝国主义时代第一次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打破了资本主义体系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3)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到新的阶段。二、苏俄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1918年春开始,国内外反动势力发动对苏维埃政权的全面进攻,苏维埃政府采取余粮收集制等果断措施,将整个国家生活转上战争轨道,这一措施称为“战时共产主义”。1920年,国内战争和反外国武装干涉取得胜利。过时的“战时共产主义”引起了广大工农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国民经济濒于崩溃。2、新经济政策1921年3月,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内容:(1)农业方面,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税后可以自由支配剩余的农产品。(2)工业方面,允许私人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允许将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电气等产业按合同租给外国资本家经营。(3)商业方面,废除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实行自由贸易制,大力发展商品经济。(4)分配制度方面,废止平均主义的实物分配制,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多种形式的报酬制。影响: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新兴政权,同时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有了重大突破,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借鉴。3、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启示(1)十月革命胜利后,为击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新政权,苏俄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为了解决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苏俄从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启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发展社会生产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最主要的探索,体现了列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我们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本国国情实行改革开放。【总结巩固】:学习本课,要结合考试标准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时间、地点、领导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大意义;苏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1922年苏联建立等内容。【布置作业】:(略)【板书设计】:(略)【教学实践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