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初步【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统计初步统计的学习,本质上是统计活动的学习,而不仅仅是统计概念的学习,我们要形成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和表示数据、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目标]1.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知道统计调查有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方式.并能感受普查的局限性和抽查的必要性.面对比较简单的问题,能合理选择使用哪种调查方式.2.理解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步骤.3.认识并会制作统计表.4.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制作三种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并能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5.理解频数与频率的实际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频数与频率.6.能根据需要合理分组并填写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分布折线图7.利用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折线图对数据进行整理和表示,并初步感知我们生活中许多数据的分布呈现出“正态分布”的特点.二.重、难点:1.总体、个体、样本、样本的容量的概念以及与调查之间的关系,调查的两种方式.2.理解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步骤.3.能根据不同情况和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描述数据,从而作出合理的决策.4.在进一步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基础上,会列出频数分布表(其关键是合理分组)进而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分布折线图,并能从中获取有关信息.三.知识要点1.普查与抽样调查1)普查①概念: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如:新学年开始时,某校对该校每一位同学的身高进行测量.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②普查的一种形式——设计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应注意:(1)提问不能涉及提问者个人的观点;(2)不要提问人们不愿回答的问题;(3)提供选择的答案尽可能全面;(4)问题应简明;(5)问卷应简洁.注:问卷调查中划记法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指的是用“正”字的每一划(笔画)代表一个数据.2)抽样调查①概念:为一特定目的而对部分考察对象所作的调查(简称抽查)如:某中学为了开展“绿色空间”主题教育,对该校的部分学生(例如100名学生)进行了“植树节是哪一天”的问卷调查.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的容量.②优缺点:优点:具有调查的范围小、节省时间和人力物力缺点:不如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精确,得到的只是估计值说明:普查可以直接获得总体的情况.但有时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注意:①抽样调查应注意抽样时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所要考察的总体中包含的个体数很多,有时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且总体有由明显差异的几个部分组成时,我们应注意抽出的样本就必须有较强的代表性.每个部分都应抽取到,而且应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广泛性是指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均有被选的可能.②抽样方法:(1)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分层抽样.3)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普查是通过调查总体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的,抽样调查是通过调查样本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的.4)什么时候用普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什么时候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I采用普查方式较好(1)当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少时.(2)当要研究的问题要求情况真实、准确性较高时.(3)调查工作较方便,没有破坏性等等.II采用抽样调查方式较好(1)当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大.(2)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调查.(3)调查具有破坏性时,总之,确定调查目的,分清总体、个体与样本,采取合理的调查方式.5)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步骤:(1)明确调查的问题(2)明确调查的对象(3)选择收集方法——观察、测量、调查、实验、查文献、因特网查寻等(4)记录并整理结果——分类、排序、分组、编码等(5)得出结论2)统计表统计表的主要组成:标题、标目、数据.作用: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