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课从历史发展线索来看,它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承上指一战后,战胜的帝国主义要按实力变化重新分割世界,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必然出现;启下指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英法主宰世界,美日争夺太平洋地区的国际新格局,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国际新秩序。从世界格局的演变来看,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国际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等几个阶段,“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凡尔赛体系;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等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及其力量的变化必然导致帝国主义战争,只要帝国主义国家存在,现代战争的根源就不可能消除,和平和发展就会受到威胁。2、通过对《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内容的讲解,是学生感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行径,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宰割战败国的掠夺性条约,知道中国现代落后于世界的原因,懂得独立自主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性。3、通过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包含了各种矛盾和冲突的源泉,是极不稳固的。这些矛盾的发展必将导致体系的崩溃和新的战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形成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性质和作用的正确认识;通过了解中国在两次会议上的遭遇,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世界格局建立在各国实力均势基础之上,国家实力决定其国际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而努力学习的热情。重点分析:1、《凡尔赛和约》是重点。德国是“一战”的主要战败国,对德国的处理是巴黎和会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英国确保其欧洲霸权地位、法国重建其欧陆霸权地位、美国插手欧洲事务等重要问题。2、另一个重点是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主要条约。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所形成的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难点分析:本课的难点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尝试客观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三)教材处理打破教材知识结构,先让学生比较一战前后欧洲版图发生哪些变化,再问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把问题引到战后帝国主义各国实力发生怎样的变化,在重新瓜分世界过程中存在哪些矛盾这一知识点上。引导学生把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凡尔赛体系”中隐含的矛盾、“华盛顿体系”中体现的矛盾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从整体上把握战后世界存在的主要矛盾,从而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四)资源分析1、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相关的视频材料;2、国际联盟相关的图片资料;3、《一战前后欧洲领土变化示意图》;4、关于《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的相关史料;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九年级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历史学习,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他们的分析、归纳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于提高。此外九年级学生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新的知识,展现自己。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极强。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识知发展规律,因材施教.三、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设计本节课采用问题教学法,集启发诱导、讨论交流等方法为一体。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体现义务教育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围绕“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一问题展开教学。2、学法设计根据新课改理念和历史新课标的要求,历史教学不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