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威王纳谏学习内容第六单元第22课邹忌讽齐威王纳谏(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战国策》的文学常识。2.读准字音,结合注释及积累,明确文言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义。(重点)3.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深入理解课文。(重点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若想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作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二、预习展示1.了解相关文常。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后期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由于《战国策》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重点实词: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上书谏寡人者(书: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2)词类活用:①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服,名词作动词,穿)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④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3.把握句式。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②忌不自信。(宾语前置)③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④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⑥王之蔽甚矣。(被动句)三、课堂练习1.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委而去之(到……地方去)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背叛)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D、以天下之所顺(用、靠)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4、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A、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B、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C、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遂逐齐师当余之从师也5.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D.小大之狱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