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学习内容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第3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3.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4.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时间分配自学分、导课分、交流展示分、小结分、巩固分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分析了木兰代父从军,奔驰征途那一部分,下面我们继续分析后文。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深层探究赏析第二、三、四部分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前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抓住北方战地生活中具有鲜明特征的事物,渲染了战场的肃杀气氛和军中生活的艰苦,从而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后两句运用了对偶、互文的修辞手法,极言战争时间之长、战况之烈,更突出了木兰的英雄形象。2.面对天子的赏赐,木兰是怎样做的?【交流点拨】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3.写木兰回到家乡的情景,有何表达效果?【交流点拨】这一段描写极具生活气息,写出了木兰归来时全家人的快乐心情。“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从侧面衬托了木兰从军的谨慎和机敏,使木兰的形象更饱满。(二)分析形象再读课文,讨论: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交流点拨】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小结:花木兰是一个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的奇女子。(三)写法探究1.这首诗在叙事中十分注意繁简详略的安排,诗歌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文章繁简相宜,详略得当。繁笔的运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木兰采买鞍马一事,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渲染了战前准备的紧张和忙碌,既写木兰的繁忙,也呈现了一个英姿飒爽的木兰;②写木兰奔赴战场时反复提及“不闻爷娘唤女声”,其实正是木兰此时心态的真实写照,征程漫漫,何时能再听到那温暖女儿内心的爷娘亲切的呼唤呢?一幅“少女思亲图”呼之欲出;③末段写木兰将回家乡时爷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动,通过同样的句调作三次反复叠唱,生动表现了亲人们十年离别一朝团圆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写木兰重入闺房,再着“女儿妆”一段,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木兰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至于简笔,主要是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十年征战,只用六句话就交代完了。2.凝练生动的语言。【交流点拨】《木兰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复沓、问答、排比、重叠、对偶、顶真等形式的运用,都与民歌大致相同。而且语言丰富多彩,有朴素自然的口语,有新奇幽默的比喻,有气势酣畅的排比等等。三、板书设计木兰诗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情怀)木兰形象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四、拓展延伸女子“半边天”,现代女性的社会地位、角色分工发生了哪些变化?当代巾帼英雄有哪些?试列举三四例。【交流】1.任长霞:集中体现了当代妇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2.朴今淑:和谐家庭事业的热心建设者,她把很多的时间投入到了公益事业,从捐资助学、扶贫救困到建设理想家庭、致力于国际和平,她一直坚定不移地用爱心与责任为公益事业服务!3.英迪拉•甘地:印度政治家、首位女总理,她出身名门望族,曾四次出任印度总理。4.克莱拉•蔡特金:国际妇女运动的先驱,蔡特金是著名的德国社会主义者和共产党领袖,同时她也是国际社会主义妇女大会发起人之一,一九一五年在伯尔尼组织第一次国际妇女会议反对世界大战。她曾被选入第三国际主席团。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