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战争过程中的主要事件、战争的结局、战争的性质和作用以及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等主要基本史实。2.感受残暴野蛮的统治始终是要被推下历史的舞台的,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二)难点:南北战争的起因。三、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新课:通过教材中自由阅读卡提供的资料“内战前美国南方的黑人奴隶”导入。(二)出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学:了解和掌握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战争过程中的主要事件、战争的结局、战争的性质和作用以及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等主要基本史实。(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四)学生回答问题与教师重点问题点拨:1.进行自学效果检测,学生逐一回答教师设置的思考题。(具体问题略)2.对下列问题做重点点拨:(1)“战争的爆发”A.南北战争的起因:处理这个问题时要联系以前学过的两处相关内容,再与第二种导课方式相结合,战争起因的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不攻而破。美国独立战争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外部障碍,使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后来扩展到美国,造就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实行黑人奴隶劳动的种植园制越来越成为它的障碍,两种经济制度的冲突闹得不可开交,由于矛盾无法用其他方法解决,最终只能通过战争来解决,也就是美国历史上的内战。B.战争的导火线。反对并主张逐步废除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在1861年初就任美国总统,南方奴隶主以此为借口挑起内战,是战争的导火线,同时这场战争为南北战争的问题也随之解决。当然也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林肯为什么能当选为美国总统?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北方经济势力较强、共和党竞选纲领符合广大人民意愿的理解,从而为战争的结局埋下伏笔。在强调能力淡化知识的岁月里,通过导火线的讲解可以教给学生掌握重要历史年代的一些方法,不再像过去那样死记硬背历史年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时间是19世纪四十年代(世界历史教材不涉及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确切时间,但借助于中国历史上的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学生普遍都知道),美国不可能超过英国只能在它的后面此其一;其二,1861年中国历史发生的大事可与美国内战爆发的时间归类,同年世界上有什么大事,双方之间有无联系等,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这种学习习惯。(2)“北方的胜利”重点是北方怎样反败为胜?战争初期,北方虽然作战勇敢,但军事上不断失败,处于不利地位,如何才能反败为胜呢?此时要及时地利用教材中的美国内战形势图,教师讲解或由学生参与均可,但要挖掘出:第一,北方力量比南方强大;第二,西部存在着广阔的自由地区,如何利用西部资源(主要是土地)来争取人民更强有力的支持?需要政府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为后面《宅地法》的引出作了铺垫)。林肯政府适应广大人民群众要求而采取了颁布《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宅地法》两个措施,充分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促使北方在内战中扭转战局并迅速获胜,南方分裂国家的计划没有得逞,美国的统一得到维护。但林肯被拥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3)战争的评价。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从战争的起因不难得出。由于前面有了独立战争为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那么南北战争即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战争作用可通过分析战争的因果关系得出,即战争的起因是黑人奴隶制的存废,战争的结局是废除了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黑人种植园奴隶制,这就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五)总结:可由学生进行,以培养总结概括能力。教师适当补充后,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评价林肯?(可以发挥教材中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图片的功能)。(六)当堂训练:1、小华尝试用历史坐标来展示美国的发展历程。右图②处所指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是……A.赢得了民族独立B.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C.摆脱了经济危机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2、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取得的最重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