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等积变形问题、比例分配问题、工程问题、路程问题)二.重点、难点:灵活应对各种类型的应用题,抓住题目中的“总线”三.知识巩固实际问题中,常见的a=bc型数量关系。(1)总价=单价×货物数量;(2)利息=利率×本金;(3)路程=速度×时间;(4)工作量=效率×时间;(5)质量=密度×体积。【典型例题】一.等积变形问题:“等积变形”是以形状改变而体积不变为前提。常用等量关系为:原料体积=成品体积。例1.现有直径为0.8米的圆柱形钢坯30米,可足够锻造直径为0.4米,长为3米的圆柱形机轴多少根?分析:等量关系为:机轴的体积和=钢坯的体积。解:设可足够锻造x根机轴,由题意得,解得x=x==40答:可足够锻造直径为0.4米,长为3米的圆柱形机轴40根。二.比例分配问题: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为:设其中一份为x,利用已知的比,写出相应的代数式。常用等量关系:各部分之和=总量。例2.甲、乙、丙三个人每天生产机器零件数为甲、乙之比为4:3;乙、丙之比为6:5,又知甲与丙的和比乙的2倍多12件,求每个人每天生产多少件?分析:应设一份为x件,则其他量均可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等量关系为:(甲日产量+丙日产量)-12=乙日产量的2倍。解:设一份为x件,则甲每天生产4x件,乙每天生产3x件,丙每天生产×3x件(即件),由题意得,4x+-12=2×3x解得:x=24∴4x=4×24=96(件),3x=3×24=72(件),=×24=60(件)答:甲每天生产96件,乙每天生产72件,丙每天生产60件。三.工程问题:工程问题中的三个量及其关系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经常在题目中未给出工作总量时,设工作总量为单位1。例3.一件工程,甲独做需15天完成,乙独做需12天完成,现先由甲、乙合作3天后,甲有其他任务,剩下工程由乙单独完成,问乙还要几天才能完成全部工程?分析:设工程总量为单位1,等量关系为:甲完成工作量+乙完成工作量=工作总量。解:设乙还需x天完成全部工程,设工作总量为单位1,由题意得,(+)×3+=1,解这个方程,++=112+15+5x=605x=33∴x==6答:乙还需6天才能完成全部工程。例4.一个蓄水池有甲、乙两个进水管和一个丙排水管,单独开甲管6小时可注满水池;单独开乙管8小时可注满水池,单独开丙管9小时可将满池水排空,若先将甲、乙管同时开放2小时,然后打开丙管,问打开丙管后几小时可注满水池?分析:等量关系为:甲注水量+乙注水量-丙排水量=1。解:设打开丙管后x小时可注满水池,由题意得,(+)(x+2)-=1解这个方程,(x+2)-=121x+42-8x=7213x=30∴x==2答:打开丙管后2小时可注满水池。例5.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时完成。现在计划由一部份人先做4小时,再增加2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分析:这里可以把总工作量看作1。解:设先安排x人工作4小时,根据两段工作量之和应是总工作量,得去分母,得4x+8(x+2)=40去括号,得4x+8x+16=40移项及合并,得12x=24x=2答:具体应先安排2人工作。四.路程问题:路程问题中的三个量及其关系为:路程=速度×时间有时候有些题目不是单纯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但是本质是相似的。例6.妈妈的工厂距离小新家3千米,小新11点骑车去接妈妈。已知小新骑车的速度是4千米/时,妈妈骑车的速度是6千米/时,他们同时出发,则他们在途中相遇需要多长时间呢?相遇后妈妈和小新立即又以4千米/时速度一起回家,请问他们到家时已经几点了?分析:小新与妈妈相遇的时间=他们相遇后回来的时间解:设他们相遇需要x小时,根据题意得,4x+6x=3解得x=0.30.3×2=0.6(小时)0.6×60=36(分钟)答:他们在途中相遇需要0.3小时;到家时已经11点36分钟了。例7.某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起步价为6元,起步里程3千米(3千米以内按起步价付费),3千米后每千米收1.5元。某人乘出租车从甲地到乙地共付费16.5元。求甲、乙两地的路程。分析:因为16.5>6,所以路程一定超过3千米。所以付的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6元的前3千米,二是每千米1.5元的后面几千米。解: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