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一、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百草园的乐园生活和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二、教学难点:初步感知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的精神。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1.给加粗的字注音:确凿()菜畦()桑椹()珊瑚()攒()敛()脑髓()秕谷()宿儒()蝉蜕()人迹罕至()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目标展示】1.通读课文,初步了解百草园的乐园生活和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2.进一步感受作者百草园生活的无穷乐趣。【新知研习】一、回顾作者和介绍作品:(作者介绍略)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在这里读书。《朝花夕拾》中的散文是鲁迅在烦扰的生活中,心情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写的,鲁迅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二、整体感知1.解题:根据题目,可以知道“我”的活动范围在哪里?“从……到……”表明文章主要是以怎样的顺序记叙的?(空间顺序)2.默读文本,思考:文章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写了哪些内容?第一部分(1---9节)回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第二部分(10---24节)回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1.齐读第1小节,概括课文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明确:百草园是我的乐园。2.设问:既然是乐园,那么有何乐趣呢?有趣的事物——百草园景物、动物;有趣的故事——美女蛇故事;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3.思考:“似乎”和“确凿”是否矛盾?(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启发)明确:貌似矛盾,其实是作者用词准确之处。“似乎”是因为时间已经相隔了七八年,对下面“确凿”的断定有些犹豫;“确凿”是写作此文时,作者用成人的眼光断定的。4.提问:课文第三段写了百草园哪几个季节的景物?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明确:春夏秋;用此准确生动:如:“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用“轻捷”、“窜”表现了鸟儿的轻灵和童年“我”的羡慕之情。又如,用“碧绿”形容“菜畦”,用“紫红”形容“桑椹”,都表现了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用词准确生动。写景有序:采取了由整体到局部,由静到动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5.“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用“单是……”突出哪里的景物?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突出了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乐趣,表现了百草园景色美好,趣味无穷,体现了作者对百草园——这个童年乐园的热爱之情。【归纳总结】1.文章通过写百草园中的景、百草园中的事、有关百草园的故事表现百草园的无穷乐趣。2.写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顺序,多角度描写。层次井然。3.用词用语鲜活而传神。【巩固拓展】试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说一段话。五、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教学重点:二、教学难点:学习用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写景。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1.填充()黄蜂()在菜花上,()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向云霄里去了。2.抽查背诵第二段(3—5人)【目标展示】学习本文运用对比突出文章中心的写法。感悟鲁迅先生希望儿童健康成长的情怀【新知研习】一、检查导入听写生字词。二、默读3—6节,要求学生能够绘声绘色地讲述美女蛇故事。思考:作者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个故事是带有神话色彩的民间传说,结局是美女蛇被制服了。听讲这个故事,符合儿童喜爱惊险故事的心理,是儿时的一种乐趣。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更丰富了百草园乐园的情趣。三、指名朗读课文第7节,划出文中描写捕鸟的一连串动词。体会动词使用的准确性。(鼓励学生模拟这些动作,深化印象)明确:作者用“扫开……露出……支起……撒些……系……牵……看……走……拉……罩住”一连串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这项活动中写出了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四、1、提问:课文写了“我”在三味书屋有关读书生活的哪些事?明确:片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