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七年级语文下册 1《长江》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VIP免费

七年级语文下册 1《长江》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1页
1/3
七年级语文下册 1《长江》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2页
2/3
七年级语文下册 1《长江》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3页
3/3
长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生字词。2、品味本文感情浓郁的语言特色。3、学习本文昂扬向上的风格,培养乐观主义情怀。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抒发的情感。教学难点: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文中长江的形象,体会作者对祖国、对时代的赞美。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播放《长江之歌》,让学生感受歌曲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为学习本文奠定感情基调。(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7年出生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他早期的作品质朴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本文写于1961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这个时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年自然灾害),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天。(三)、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的生字词。2、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2)、齐读全文或指名朗读,初步感知文意。3、引导学生划分文章结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读试划分课文结构,教师引导归纳:本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描写长江很早就醒过来了。第二部分(3-7)自然段,抒发对长江的赞美之情。第三部分(8)自然段,呼应开头,点明主旨。(四)互动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互动1:作者描写长江问什么选取长江的黎明,这里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长江的黎明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明确:这里作者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这里的黎明象征的是祖国的新气象,象征的是祖国美好的明天。这里的黎明就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象了。互动2:本文的作者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描写长江的?你能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或词语吗?明确:见课本互动3:作者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一点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为什么作者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这和“青春”不矛盾吗?明确:千百年来长江奔流不息,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它是“古老的”。古老的长江在经历的岁月的洗礼后,如今在新时代光辉的照耀下,看到了祖国的蓬勃发展,所以心情才“书场”“欢愉”,强调长江是“古老的”也是为了说明长江“旧貌换新颜”祖国“旧貌换新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后发言,教师引导,师生共同梳理归纳(五)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1、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梳理文章的语言特点:(1)、既有诗歌的精练又有散文的舒放。(2)、注重长短句的交错运用,词语参差错落,读来抑扬顿挫,优美动听。品读课文:赏析精彩语句,学习本文修辞。师:文中哪些语句使用了修辞方法,试从文中找出来并简单分析其作用;请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使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这一句式来表达。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诵。小组内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教师评价,鼓励优秀。(六)总结全文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多少作家,作曲家歌唱赞美它,同学们你想对长江说什么?布置作业板书设计长江郭风黎明——新时代新面貌拟人比喻排比反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七年级语文下册 1《长江》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